-
-
-
新编川剧《望娘滩》成都首演 9月进京
新编大型神话川剧《望娘滩》在成都举行首演。华西都市报记者现场获悉,这出被多个剧种借鉴演出的神话题材川剧,还将于9月10日进京,在长安大戏院演出。《望娘滩》的主角将由该校川剧专业老师担任,川剧专业学生则在剧中扮演配角。与此同时,剧中还将结合该校专业特色,合理融
-
两会代表谈非遗戏曲:在传承中创新,呼唤新时代精品
中国戏曲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地方戏,作为活态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地域民风习俗,为广大百姓喜爱。据统计,我国地方戏有300多种,遍及全国各地,可以称得上世界之最。 新时代新征程。对于如何传承地方戏这些艺术百花园
-
曲剧的源头在开封
曲剧曲牌源于宋兴于明而盛于清 曲剧是河南省的第二大戏曲剧种,剧种的形成虽然只是近百年来的事情,但是它的曲调、唱牌、音乐却源远流长,主要是直接吸收、继承宋“鼓子词”(亦称“鼓儿词”)中“杂牌”小调的唱法,并由它构成曲剧声腔的主
-
-
善施教化 泽惠后人——记中国戏曲学院首任院长史若虚
他是中国戏曲学院的探路者,也是新中国戏曲教育的探索者,作为当代著名戏曲教育家,史若虚1978年出任中国戏曲学院首任院长,并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戏曲教育事业。 他的戏剧思想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深入研究先生办学的理念,既是对其最好的追忆和缅怀,也是推
-
翁偶虹先生诞辰110周年 这位戏曲剧作家评论家放在今天能“火”吗
晚年寄情花草的翁偶虹先生(1908-1994) 现场,著名文艺评论家解玺璋谈到了翁先生的独特性,就写艺术评论来说,我没法像翁先生那样,可以从表演开始分析,从专业上升到文化;我们写艺术评论还是喜欢从文化批判意义上去分析,但实际上我现在感觉艺术评论还是要回到艺术本身去
-
戏曲,如何在全球化中焕生机 ——青年戏剧评论家的声音
戏曲如何处理新与旧,如何传承与创新,如何在全球化的语境中获得更好的生机,是首届中国青年戏剧评论家西湖论坛的重要议题。与会评论家,或从戏曲的总体状况,或从各自所在区域的地方戏出发,都给出了有力的观点,而且颇有青年的新锐意味。 如果只有模仿,戏曲会怎样:
-
孟小冬:红氍毹上的广陵绝响
孟小冬 红氍毹上的广陵绝响(上) 61年前,一出孟小冬的《搜孤救孤》在上海滩唱得万人空巷,引得川陕平津台等地的戏迷不惜重金坐飞机买黄牛票来听冬皇的戏;唱得50万元(旧币)一张的门票竟被黄牛炒到500万元一张,还买不到;唱得买不到票的戏迷为了收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