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改革沃土,培育新时代戏曲之花
娉婷袅娜,从中国人的前世今生走来;争奇斗艳,描画历史传奇与时代面孔;起承转合,演绎百种人生的千般滋味。戏曲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进入现代社会后几经更迭,命途多舛。四十年来改革开放,激发了戏曲艺术的内在生气,实现了艺术的传承与坚守,让它再一次汇入文化建设的洪
-
尹桂芳传人王君安:割舍不断师情
10年前,风华正茂的王君安突然离开越剧舞台远赴美国求学。10年后,这个观众久违的名字出现在纪念尹桂芳系列演出的演员表上,这也是这位与赵志刚、茅威涛等齐名的尹派小生10年后首次在上海舞台亮相,记者昨天电话采访了正在福建忙着排戏的她,听她讲述了一段割舍不断的师徒之
-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戏曲研究的新变与回望
标题注释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陆西秦戏与台湾北管的比较研究(编号:12CZW051)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戏曲史研究作为独立学科,是在20世纪逐步发展起来的。其重要标志就是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及相关著作的出版,并因此确立了相关研究的基本格局和框架。此后,这一学科的研究
-
“返本开新”提炼戏曲之美
戏曲新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然而,对于戏曲实践者来说,各有其法;对于观众来说,反应各异。如何让原汁原味的古老戏曲在现代舞台上,散发出让今天的观众可以目不转睛的美的气息呢?在新编莆仙戏《踏伞行》的创作实践中,编剧周长赋、导演徐春兰着实下了一番工夫。
-
漫谈《山西地方戏曲》
一、聊天畅谈,得来选题 选题是出版社对于准备出版的图书的一种设想和构思。对于今天我们这个图书出版大国而言,我以为,选题应该是一种创造,是一种创意,一种超越前人、突出个性的闪着智慧之光的新东西;应该是知识与信息的对接,是知识与信息的碰撞,是长期的积累的一个
-
王佩瑜:流行文化给京剧带来什么
京剧女老生演员王佩瑜 相比曾经的京剧剧场台上演戏的是年轻人,台下看戏的是老人场景,今天的京剧剧场已经悄悄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资深戏迷,也有五岁小孩,有年轻的大学生,还有正当年的文艺青年们;他们不一定是京剧戏迷,却一定是对艺术充满热情的人。他们带着孩子来受
-
《两会1+1》“我提问”: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戏曲的传承发展
核心提示: 在我们平时的戏曲活动演出中经常能够发现很多的观众都是老年人,很少看到年轻人会关注戏曲活动,所以出现了一个年龄断层现象。我想向代表委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什么好的方法,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关注到戏曲的传承和发展上来。 宁波北仑网友:代表委员你好
-
戏曲改编需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戏曲改编是戏曲创作的一种方式、一种补充,是戏曲传承和发展的一条通道,凡是流传的剧目,大都是通过改编得来的。改编(修改)剧目比例大小,除了作者鉴于对戏曲本体、戏曲舞台、剧种特点和对表演的熟悉程度和理解层面以外,还要由导演通过与创演者的磨合、与时代的碰撞、与
-
梅葆玖讲述:梅兰芳被“流氓”警署扣押真相
民国四年十一月中旬,有一位久居天津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薛凤池来京约梅兰芳跟凤二爷去天津下天仙唱几天戏,说明是帮帮他的忙。梅兰芳十分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到了天津,他住在乐利旅馆,姜六爷(妙香)是住在德义楼。这两处离戏院都不很远,连戏馆带旅馆全在当年日本租界范围以内
-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