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剧大师梅兰芳生前身后事 周总理亲自安排葬礼
京剧大师梅兰芳生前身后事 周总理亲自安排葬礼, 梅兰芳祖籍江苏泰州。8岁学戏时,他并不是天才,只是非常勤奋刻苦。他10岁登台,17岁成名,每年演出300天。
-
戏曲人生依依不舍 庄国乾
戏曲人生依依不舍 庄国乾,在平阳戏曲界颇有声望的老艺人庄国乾提议,希望他将“满腹戏曲”形成文字,作为乡土文化丛书的一个华彩之章。当时,庄国乾很开心,他对儿子庄家勉说,要在明年农历二月十七,80岁大寿时,将书送给学生和子孙。如今,材料已经整理完毕,他却先一步离
-
戏曲艺术在当代的思考
中国戏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占地位非同小可,中国戏曲的振兴又紧密牵连着中华文化的复兴。在第八次文化会期间,魏明伦、王仁杰、罗怀臻三位戏曲创作的领军人物、三位南方才子聚集北京,他们就中国戏曲所面临的种种话题,京华论剑,进行了颇有见地的探讨。
-
戏曲吸引年轻人情感相通是关键
戏曲吸引年轻人情感相通是关键,昨晚,北京京剧院创作的小剧场京剧《玉簪记》和上海昆剧团创作的昆曲《一片桃花红》同时在中国戏曲学院和北京大学公演。同为古老剧种面向年轻观众的一次创作,同为青春爱情的主题,甚至连花旦、小生、老旦、老生的行当设置都很相似
-
阳刚男儿唱越调 “越剧王子”不孤独
有“越剧王子”之称的赵志刚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众多剧种的《赵氏孤儿》在前,他坚持投排越剧版《赵氏孤儿》,就是想为男女合演越剧找到一个得力的剧目,引导观众欣赏越剧中的阳刚。
-
戏曲改良的急先锋——杨韵谱
杨韵谱(1882——1957年),艺名还阳草,生于高阳县邢果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7岁入易县祥庆和班学河北梆字,工花旦,武旦,14岁出科后搭班演出于京津沪宁汉鲁及东北各地,在北京演出时,曾入玉成班和田际云、王月仙、元元红等名家合作。
-
“二人转皇后”——闫学晶
闫学晶表演的是单出头《红月娥做梦》片段,这只是个开场曲,她参赛的剧目是二人转《皇亲梦》。长达30多分钟的《皇亲梦》感动了现场的许多观众,演出后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她也因此捧得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的最高奖“赵本山杯奖”。
-
论“青春版《牡丹亭》现象”
2004年4月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首演,9000张戏票早就抢购一空,美国、澳洲侨民赶来看戏,《联合报》破例头版头条刊登首演消息。青春版《牡丹亭》上演成为当年台湾一个轰动的文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