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豫剧”是如何唱响的:具有深厚文化传承
在中国地方戏大家族中,有许多源远流长、魅力独具的剧种,昆曲、越剧、黄梅戏、川剧、豫剧等,可以列出一串很长的名字。但有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这些剧种大都只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内流传,变脸虽奇但不出川,昆曲虽美但不过江,黄梅戏虽俏但只存在于一定的区域。唯有豫剧不同,它虽是
-
戏曲稀有剧种需要“年轻化”保护
前不久,2018首届戏曲稀有剧种贺新春互联网公益晚会拉开帷幕,近百个稀有戏曲剧种在河南广播电视台8号演播厅集中展演。而在当日,这些稀有戏曲剧种已进行了全天的互联网直播互动。(中国新闻网) 为了这台 晚会,主办方历时三个月寻找,足迹踏遍新疆、云南等 12 省市,最终
-
为什么要让戏曲“重返城市”
■传统戏曲生存艰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即是戏曲自身没有及时完成向现代审美的转化。戏曲的现代性不是时间概念,而是一种价值取向和品质认同 ■重返城市是说曾经拥有城市,而后逐渐疏离了城市,不能与城市审美同步而行,因而不得不淡出城市,结果则意味着戏曲越来越丧失
-
传统地方戏曲:叫好又叫座亟需创新驱动
传统地方戏曲艺术对中国各族人民来说都是喜闻乐见的综合性传统表演艺术,它有着独特的形式技巧和审美品格,以及深厚的文化传统,在传统艺术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现代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传统地方戏曲仍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来
-
全国人大代表曾小敏:建立戏曲推广机制 让更多人接触戏曲艺术
全 国人大代表,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曾小敏接受记者采访。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茜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杨茜 实习记者 刘艺萱)戏曲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政府应助力其传承发展,让更多人接触到戏曲艺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粤剧院
-
两会代表谈非遗戏曲:在传承中创新,呼唤新时代精品
中国戏曲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地方戏,作为活态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地域民风习俗,为广大百姓喜爱。据统计,我国地方戏有300多种,遍及全国各地,可以称得上世界之最。 新时代新征程。对于如何传承地方戏这些艺术百花园
-
《两会1+1》“我提问”: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戏曲的传承发展
核心提示: 在我们平时的戏曲活动演出中经常能够发现很多的观众都是老年人,很少看到年轻人会关注戏曲活动,所以出现了一个年龄断层现象。我想向代表委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什么好的方法,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关注到戏曲的传承和发展上来。 宁波北仑网友:代表委员你好
-
清初戏曲创作的三大流派是哪些,各自有何创作风格?
作者:赵培文,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清初戏曲创作的三大流派分别指的是文人派、形式派、苏州派,其创作大抵都是受到了昆曲的影响。昆曲作为中国最为中国较早的戏曲之一,发源地为苏州一带,而进入明代以后,昆曲的传播势头越发迅猛,在清初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在此基础上
-
戏曲改编需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戏曲改编是戏曲创作的一种方式、一种补充,是戏曲传承和发展的一条通道,凡是流传的剧目,大都是通过改编得来的。改编(修改)剧目比例大小,除了作者鉴于对戏曲本体、戏曲舞台、剧种特点和对表演的熟悉程度和理解层面以外,还要由导演通过与创演者的磨合、与时代的碰撞、与
-
国家京剧院副院长:建造戏曲文化传承创新工程
中国戏曲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意义重大。戏曲不仅一般地形成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而且最终铸成中国文化的品牌特征和民族魅力。 中国戏曲种类繁多、各富特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以歌舞演故事,是王国维在《宋元戏剧考》里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