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要让戏曲“重返城市”
■传统戏曲生存艰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即是戏曲自身没有及时完成向现代审美的转化。戏曲的现代性不是时间概念,而是一种价值取向和品质认同 ■重返城市是说曾经拥有城市,而后逐渐疏离了城市,不能与城市审美同步而行,因而不得不淡出城市,结果则意味着戏曲越来越丧失
-
戏曲稀有剧种需要“年轻化”保护
前不久,2018首届戏曲稀有剧种贺新春互联网公益晚会拉开帷幕,近百个稀有戏曲剧种在河南广播电视台8号演播厅集中展演。而在当日,这些稀有戏曲剧种已进行了全天的互联网直播互动。(中国新闻网) 为了这台 晚会,主办方历时三个月寻找,足迹踏遍新疆、云南等 12 省市,最终
-
“大豫剧”是如何唱响的:具有深厚文化传承
在中国地方戏大家族中,有许多源远流长、魅力独具的剧种,昆曲、越剧、黄梅戏、川剧、豫剧等,可以列出一串很长的名字。但有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这些剧种大都只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内流传,变脸虽奇但不出川,昆曲虽美但不过江,黄梅戏虽俏但只存在于一定的区域。唯有豫剧不同,它虽是
-
赏河北戏曲魅力:质朴健朗、高亢清婉的保定老调
导语:河北戏曲文化源远流长、璀璨夺目。目前,在河北流行的剧种有30多个,其中河北土生土长的有26个。保定老调又称老调梆子,起初为白洋淀周边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调,它的唱腔质朴健朗,高亢而又清婉,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保定老调。图片来源网络 老调
-
传承戏曲须先领略戏曲之美
早在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政策》),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第一次为传承发展某个艺术门类发文,可见戏曲传承发展已上升到了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人们不禁要问,在影视艺术异军突起,文学影响仍然巨大,书画作品价值攀升的中国
-
人民日报刊刘奇葆文章:振兴戏曲艺术的几点思考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着中华民族活态的文化基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绽放着夺目的光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征程中,大力振兴戏曲艺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大而
-
-
青衣张火丁:这辈子就做京剧这一件事
清旷的舞台上,袅袅娜娜走出个凤眼女子。她的水袖如行草般收放自如、唱腔婉转低沉,一句谁知都是假恩情,唱尽恩断义绝。声落时,她甩一甩水袖,扭转头去,将清冷的侧脸留给看客。 这是程派青衣张火丁的第六次谢幕,唱的是《春闺梦》选段。一曲终了,大幕缓缓拉起,灯光大亮
-
“纪念张君秋先生诞辰95周年大型演唱会”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015年适逢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先生诞辰95周年,在张君秋大师女儿张学玲的策划提议下,大师子女、弟子将联合举办一场名家荟萃、精彩纷呈的纪念演唱会。 9月14日上午,纪念京剧大师张君秋先生诞辰95周年大型演唱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护国寺宾馆隆重举办。发布会由张君秋先生弟子
-
詹磊:武生演员不该是龙套
近些年来,京剧武戏常常跟困境迷茫边缘化这样的字眼联系起来。不过,北京京剧院的武生演员詹磊却逆风起舞,三天连演《三岔口》《挑华车》《大闹天宫》等6场大戏,300人的粉丝团也齐力捧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