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戏曲如何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百年来,中国戏剧艺术发展经历了唱戏时期、演戏时期,进入演艺时期——从传统的镜框式剧场舞台演出模式中走出来,走进了大剧院、小剧场、沉浸式空间等多样态的表演空间。如今,当人们还在研究演艺时期的各种现象时,演播时期又迎面而来。文艺工作者应把自己放在这四个阶段的历史进程中,思考“今天,我们的创作、我们的趣味在哪个阶段?”“当下与未来,我们如何做好中国戏剧的守正创新?”
-
傅 谨|新世纪戏曲现代戏创作成就论
傅 谨 新世纪戏曲现代戏创作成就论 文 傅 谨 戏曲现实题材剧目创作有悠久的历史,尽管戏曲史上的经典作品确实以历史故事的戏剧化演绎为主,然而现实题材从未缺席。20世纪50年代以来,广义的现实题材剧目即现代戏①的创作被赋予了远远超出艺术范畴的价值与意义,这一特定
-
以小剧场探索创新,映照戏曲大舞台发展之路
今年参演的八部作品或在文本理念、或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新和发展,瓯剧《伤抉》即采用了镜像、倒叙、闪回等叙事结构和各种创新手法。 由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与本报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于上周落幕,来自全国七个剧种的八部作品先后上演。相比于往年在多个剧场零散
-
探讨百年来戏曲现代戏创作得失
日前,由上海戏曲学院研究员李伟担任首席专家的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戏曲现代戏创作研究开题论证会在上海举行。 李伟表示,课题将以戏曲现代戏创作的历史、现状、各环节的得失及代表性剧目、艺术家、理论家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百年来戏曲现代戏的创作实践,特
-
稀有剧种的艺术魅力
中国戏曲艺术是弘扬和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据普查,目前全国共有348个地方剧种,其中241个剧种拥有国办团体。这表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扶持下,剧种保护工作取得很大成就。 除了政策和机制的保障外,一些民间机构、民营团体等社会各方的联手,也取得了较显著的成
-
-
中国戏曲,走在永远的长征路上
日前,2018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经过40多天,在江苏昆山轮番上演了14台大戏、31台折子戏总计76场156个剧目(折子戏),精彩纷呈,亿众瞩目。按计划在此后的两年里,中国戏曲其他240多个剧种也将陆续来到昆山,再现戏曲经典品质。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在国家平台上,通过3
-
百戏盛典描绘中国戏曲蓝图
持续40天之久的2018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落下帷幕。据悉,全国最新普查在册的348个戏曲剧种将在3年内陆续亮相昆山的百戏盛典,这对促进和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敢为天下先,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戏曲艺术诞生千百年来,以其独
-
“小戏节”应该成为戏曲界的“双年展”
美术界的双年展是美术行业的发动机,展品预示着今后美术界发展的趋势和浪潮。今年举办到第四届的小剧场戏曲节也有着成为中国戏曲界双年展的态势。在日前于上报集团举行的研讨会上,专家和学者为小戏节如何真正推进戏曲的创新发展出谋划策。 图说:小剧场戏曲节作品原创昆曲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