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秀小旦演员田桂兰
田桂兰是晋剧爱好者十分熟悉的小旦演员,是解放以后党培养起来的新秀.由于她酷爱戏剧事业,一贯勤奋刻苦,具有顽强的进取精神,又善于向前辈艺术家学习,因此,她的表演艺术日趋成熟.田桂兰底工扎实,戏路较宽,尤以做工见长.她虽然专攻花旦.小旦,但突出了一门一路的局限
-
马秋仙
马秋仙早在40年代初,乍登舞台就获得了很好的声誉.在一次戏报上,有人画了一个果子,得名"小果子".40年代中期,她先后在张家口.北京搭班演戏,还曾挂过头牌. 解放以后,马秋仙担任过太原市晋剧三团团长,1952年全国戏曲汇演,由与郭兰英.王银柱合演了晋剧&l
-
杨兰春
《朝阳沟》之父杨兰春 简介 杨兰春,戏曲编导。直隶(今河北)武安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武安县区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八路军豫西支队宣传员、新四军第五师宣传队队长、洛阳地区文工团团长。1953年毕业于中央
-
张岫云
一九九九年是豫劇大師張岫雲女士從事舞台藝術生活的六十週年,張(岫雲)派藝術也經歷了整整一甲子的考驗,這實為梨園界可慶可賀的事。今年元月,國光劇團豫劇隊特邀張岫雲女士入門弟子大陸豫劇名角王希玲、牛淑賢與台灣王海玲、朱海珊、劉海霞、劉海燕等人聯
-
陈宪章
陈宪章,男,豫剧编导。郑州人。 他从事戏剧工作几十年,是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长期的合作者,曾共同创办香玉剧校和香玉剧社,同时又是常香玉评论文艺的撰稿人,对“常派”(香玉)艺术的形成,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他还参与了不少剧目的导演和创
-
樊粹庭
樊粹庭(1905~1966)中国豫剧作家,原名樊郁。河南遂平人。1919年离家到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就读时,不顾父亲训斥和老师劝阻,与几位喜爱文艺的同学组建起国剧(京剧)队,自任队长。课余时间组织同学们排练,节假日就搭台演出。还在冯玉祥成立的河南农
-
梅兰芳
梅兰芳(图)男,京剧旦角。原名澜,字畹华、浣华,号鹤鸣,乳名群儿,斋名缀玉轩,别署缀玉轩主人。祖籍江苏泰州市之东薛家庄。生于北京李铁拐斜街45号(今铁树斜街101号)。父明瑞,字竹芬,小生改花旦,母为杨隆寿之长女长玉。 梅兰芳童年时并未表现出过人的艺术天
-
新凤霞
诞辰:1927年1月26日,农历丙寅年十二月廿三日 逝世:1998年4月12日,农历戊寅年三月十六日 评剧青衣、花旦。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江苏苏州人。中共党员。6岁学京剧,12岁学评剧,14岁任主演。1949年后历任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评剧团副团长
-
李忆兰
人物概述 评剧表演艺术家,生于1925年8月10日,1992年初夏,李忆兰在赴戏校讲课途中突然患病,5月30日逝世,享年63岁。 祖籍北京,是河北梆子名老艺人大李贵云的女儿。 艺术经历 她从小在梆子班里长大,15岁改学京剧,20岁参加晋冀鲁豫第六军分区所属
-
李和曾
人物概述 李和曾(1921-2001),北京人。他出生在一个贫苦职员家庭,9岁考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初学刀马旦、武生,并为程砚秋先生配演娃娃生。此后为京剧"高派"创始人、著名艺术家高庆奎先生所器重、培养,专工京剧老生。1939年,他出科后不久,正式拜高庆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