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筛选
  • 2023 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活动方案新鲜出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实韩俊书记对文化强省建设工作要求,展示黄梅戏最新创作成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黄梅戏在青年人中潮起来、热起来、火起来,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定于2023年“十一”期间在安庆市举办黄梅戏展演等系列活动。

  • 评剧唱腔

      评剧的男腔和女腔,是在莲花落、蹦蹦戏的音乐基础上,逐步吸收并借鉴梆子、京剧的唱法形成的。伴奏以胡胡(板胡)为主,打击乐器与京剧大体相同。评剧女腔开初是由月明珠等人创造的,男腔是由倪俊生等人创造的。   评剧唱腔是在唐山民歌、莲花落等民间音乐基础上

  • 伴奏乐器

      伴奏乐器分文场相武场。武场有板鼓、梆子、锣、镲等;文场有板胡、二胡、中胡、低胡、琵琶、笛、笙等。后来又增加了大瓢胡、倍司、铜管、大提琴、小提琴等。西路评剧的乐队配制为大弦、横笛、鼓、镲、手锣、绑子等。

  • 评剧名人

    花砚茹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民间协会会员、中国剧协会员   1927年生于北京,七岁拜彩旦演员王德斋(艺名宛香玉)学习评戏,师姐花砚雯。曾参加莲剧团、芙蓉花剧团。解放后在北京评剧团后并入中国评剧院。几十年来塑造了众多的彩旦角色。如《刘巧儿》中的刘

  • 吕剧简介

      吕剧,又名“化装扬琴”、“琴戏”,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迄今有100年历史。最初的吕剧班大都走乡串村,演出于田间地头,影响甚小。1910年前后搬上舞台。1953年山东省吕剧院成立之后

  • 黄梅戏《半个月亮》升起来

    10月12日、13日连续两晚,首部表现抗日题材的黄梅戏《半个月亮》在安徽大剧院隆重上演,该剧由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精心打造,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优秀剧目,也是第二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之好戏大家看系列展演展示活动的又一场重头戏。 黄

  • 吕剧起源

      山东省东营市是吕剧的发源地,东营区牛庄镇时家村(原属广饶县)民间艺人时殿元等是吕剧的主要创始人。吕剧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演变而来。山东琴书最早产生于鲁西南一带,后演变为南路、北路、东路3个流派。清光绪六年(1880年) ,山东琴书传入广饶北部。当时,位于黄

  • 现称吕剧名称的由来

      吕戏(现称吕剧)名称的由来,流传着很多的说法,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一、自1911年春节,孙中心在刘官村用纸糊的毛驴演唱了《王小赶脚》,人们便把它称为驴戏,由于这个称号欠雅,经一些文人的推敲音译成了故“吕戏”。1915年前后,原属博兴县七区

  • 吕剧的传统剧目分类

      吕剧大体可分两种:一种是小戏和单中出戏,如《小姑贤》、《小借年》、《王定保借当》等,这是它的基本戏;另一种是连台本戏,多根据鼓词。如《金鞭记》、《金镯玉环记》、《五女兴唐》等。吕剧现代戏《李二嫂改嫁》首拍成电影,影响遍及全国。  (1)特色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