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获奖后的喜悦,带着又一次成功后的欣慰,凭着京剧《响九霄》刚刚从第十九届上海白玉兰颁奖典礼折桂归来的河北省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裴艳玲,昨日在河北省京剧院会议室接受了燕赵晚报记者的采访。
“拾菜叶捡了个北瓜”
裴艳玲是上海白玉兰戏剧奖创设以来第4位获得“白玉兰戏剧奖特别贡献奖”的艺术家,也是19年以来最年轻的一位艺术家,获得这个重量级的奖项,以裴艳玲的话来说是“拾菜叶捡了个北瓜”。
记者:您一生获奖无数,为什么这个奖项让您这么兴奋?
裴艳玲:我能获这个奖实在是出乎意料,本来只是报了一个主角奖,没想到却获得“特别贡献奖”,真是“拾菜叶捡了个北瓜”。获奖后评委告诉我,因为我还活跃在舞台上,还能唱,所以这个“特别贡献奖”相当于那些退出舞台的艺术家的“终身艺术成就奖”,所以我感到又一次为河北争了光。
记者:这个奖项的分量如何?
裴艳玲:这个奖项非常干净,19年以来,连上我只评出了4位,宁缺勿滥。我在4个当中还算是“娃娃兵”,此前的袁雪芬、李默然和日本的人间国宝——歌舞伎艺术家坂田藤十郎,都是享誉世界的艺术家,能跟他(她)们享有同等荣誉,是我的荣幸。而且此奖的评委们吴贻弓等都是影视界和昆曲界的专家,他们评审起来非常严格,送礼不要,请客不到。40个评委中《响九霄》以39票高票通过,也让我欣喜不已。
记者:获得这个奖在您的经历中有什么特殊意义?
裴艳玲:获得这个奖最让我开心的,不是我个人又得奖,而是《响九霄》整个剧组的实力得到认可。当我们在闭幕式演出完毕后,战友文工团的一位同行羡慕地对我说:“裴老师,看你们的演员,个顶个都是好样的。”
为年轻人搭建平台
《响九霄》是裴艳玲上任河北省京剧院院长以来创排的最有影响的一部戏,通过排戏,让裴艳玲觉得这个院长越干越有意思,越干越有奔头,也越唱越上瘾。
记者:创排《响九霄》花费了许多心血吧?
裴艳玲:2004年上任之初,本想平平稳稳地把这个行政工作完成好就行了,并没想过要排戏。我思想上有负担,不敢排戏,我是名人啊,又年过半百,功成名就了,万一搞砸了怎么办?可通过排《王安石拜相》,我的胆子大了起来,戏瘾也上来了,心想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好。《响九霄》剧本酝酿长达2年,创作历经10个月,很吃力。刚要公演的时候,又遇到汶川地震,我们就把公演第一场的演出收入都捐给了灾区。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使我暗下决心,要对得起信任我的领导和剧院演职员,要搞一出让内行和外行一致认同的东西,尽到作为一个艺术家和一个行政长官的责任,我一丝也不敢怠慢。所以,白玉兰奖的评委对我说:“河北为全国奉献了一出好戏。”
今年5月16日,我将带着《响九霄》到杭州参加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如果有所斩获,将把喜讯第一时间告诉晚报的读者。
记者:除了拍戏,您在培养后人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裴艳玲:我想,不能光我一个人好,我要让剧院的中青年演员们都能感受到荣誉所带来的快感。只要年轻人肯努力,我就会尽我全力,想法为他们搭建平台,创造机会。
今年我就把我的徒弟张兵,送到了中国戏曲研究生班深造。马上就要竣工的“裴艳玲艺术中心”将成为有艺术潜质的年轻人成长的摇篮,我们不以赚钱为目的,而是要保证培养一个出一个人才。
记者:有消息说《响九霄》将被拍成电影?
裴艳玲:对,中国文联和河北省京剧院将联手打造戏曲数字电影《响九霄》,导演是我国著名导演丁荫楠,10月份将作为庆祝祖国诞辰60周年的献礼片上映。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