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历史剧《毋忘在莒》将于6月中旬公演

  6月8日,新编大型历史吕剧《毋忘在莒》新闻发布会在日照会展中心召开。据悉,该剧将于6月中旬正式公演。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本报记者对该剧的主创演职人员杨琨、高鼎铸、田胜温、石纪怀进行了采访,主创演职人员们对记者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回答。

 日照日报记者:《毋忘在莒》的典故时至今日广为流传,故事情节脍炙人口,请问杨琨导演,这次来日照排练吕剧《毋忘在莒》,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通过在日照这段时间的工作,您对吕剧事业的发展有何感想?

 导演杨琨:日照市领导对文化事业的大力支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这对加快推进滨海文化名城的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在这两个多月的排练过程中,我深深地被日照艺术团演职人员的敬业精神所打动,我觉得有这样一支献身文化事业的队伍,定会掀起日照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吕剧事业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我对吕剧事业的发展很有信心。因为吕剧事业不是静止不前的,它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譬如说,过去在吕剧艺术上,主要以写实为主,而我们的吕剧《毋忘在莒》就引进了音乐剧的创作元素,它有很强的时代感,而且很时尚,灯光、舞台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毋忘在莒》好听、好看,非常适合今天观众的欣赏要求,肯定会吸引众多青年观众的目光。

 日照广播电视报记者:

 当今文艺舞台丰富多彩,相比来说,戏曲仍处于低谷状态。这种情况下,《毋忘在莒》靠什么吸引观众走进剧场?靠什么吸引观众的眼球?

 音乐指导高鼎铸:戏曲要想被认可,就必须抓住观众的眼球。虽然许多戏曲被打上了历史烙印,但随着社会以及媒体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戏曲艺术也焕发了强劲的生命力,从中央到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承传与发展就可见一斑。

 吕剧《毋忘在莒》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非常有看点,看过该剧的观众会有一种亲切感,同时能享受到一种美感。该剧中故事都是发生在日照,有很多场景都有日照特色,如在莒县出土的青铜器,还有生动形象的象形文字,还有历史悠久的银杏树都被搬上了舞台,而且在音乐上,还引用了日照的民歌《满江红》,这么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本剧服饰、头饰也是一大亮点,华美的服饰和头饰特别吸引人,在影视片中出现的大头饰,观众会在该剧中见到,这肯定是一场文化盛宴。

 我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这部戏——— 透、美、镜。这部戏不但能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能够满足观众的听觉享受,这些都是吸引观众眼球的地方。

 黄海晨刊记者:齐桓公作为春秋五霸之首,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请问齐桓公的扮演者,对塑造这一历史人物有何感受?

 齐桓公扮演者石纪怀:

 我在扮演齐桓公这一角色时,感受很深,这部戏时间跨度非常大,年龄从10多岁到40多岁,在不到两个小时的表演中,进行角色的转变,难度很大;其次是年龄关系,尤其是由一个四五十岁的人去扮演一个小青年,这也是需要克服的困难,幸亏有各位专家的指导,使我逐渐有了信心;《毋忘在莒》的音乐唱腔也是创新中的产物,引用了日照民歌《满江红》的音乐元素进行了设计,整个唱腔非常美,适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毋忘在莒”这一历史名言,以前觉得是一个历史典故或者名词,现在通过扮演这一角色,我对《毋忘在莒》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