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旦”上世纪20年代起陆续灌制京剧唱片
由中国唱片上海公司整理出版的《老唱片全集》是在梅先生身后第一次对这份珍贵遗产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记录了梅先生各个时期继承加工的传统戏和个人本戏(即当时新编创的剧目)的精彩片断,可以说是梅先生艺术鼎盛时期演剧活动的一个缩影。因此,意义非凡。记者昨天特意采访了全集的特约编辑、京剧评论家柴俊为和全集编辑李素茵,请他们对全集收录的唱片和京剧唱片的价值做一全面的介绍。
当时只是“新生代”
据介绍,早在清代光绪末年,外国唱片公司已经在中国灌制出版了大量的京剧蜡筒和唱片。它们录制京剧唱片有两个特点,一曰“杂”,一曰“老”。至于像百代公司那样约请了行家里手组织录音的,则侧重抢录老辈典型的作品,所以百代早期唱片的特点是老生多,老辈多。像、尚小云、、“四大名旦”等当时的“新生代”,都是从上世纪20年代才开始灌制唱片。 是1920年开始灌制第一批唱片的,而尚小云、、等四大名旦中的其他三人以及同时代的老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等都是在1922年左右才开始灌制唱片。可以说是四大名旦中最早灌制唱片的。
推广新剧有效手段
当年灌制的唱片容量极有限,一面唱片不过3分多钟。不少演员把录制唱片视为小道,往往谋划不周,留下瑕疵。而则用心甚深,在剧目、唱段的选择上往往能体现出他的艺术观和演剧思想。
梅先生从1920年到1936年间录制了18批唱片。每一批唱片中总是既有他一个时期新创的“私房戏”,又有传统的骨子老戏。第一次录制唱片的时候,他早期一些传统样式的本戏和新型的古装戏均已问世,所以这段时期的唱片,主要用来推广他在这些戏里的新唱段。1920年的第一批唱片集中录制了他古装戏的代表作《黛玉葬花》、《天女散花》、《嫦娥奔月》和带有反串性质的新戏《木兰从军》,传统老戏只选了两段,一段《二本虹霓关》的丫环,另一段是《汾河湾》。
访美归来更重传统
1930年访问美国,在与西方艺术家的交流过程中,通过对西方艺术的近距离接触,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入,艺术观念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他甚至指出,传统老戏才更能代表中国戏曲,今后要多研究和传统戏。他后来创排的新戏《生死恨》、《穆桂英挂帅》等,从服装扮相到唱腔身段都越来越回归传统精神,更加注重在传统法则下的融会贯通。唱片的录制也逐渐向传统戏倾斜。1930年在百代公司录制12英寸的大唱片,除了一段《太真外传》和重录《霸王别姬》以外,均为传统戏。1935年的百代唱片和1936年的胜利唱片则全为传统剧目。
门类齐全自成系统
1949年前灌制的老唱片共分18批录制,但系统性非常强。 从传统戏的角度说,对各种师承以及旦角各个门类的剧目、唱腔都有所反映。除了对王瑶卿艺术的传承和发扬以外,1924年在日本录制的《贵妃醉酒》则是师承老艺人路三宝(玉珊),鉴于路三宝早在1908年左右先后两次在百代和高亭公司录制了“海岛冰轮”唱段,梅先生则接着录制了“好一似嫦娥下九重”和后半部“诓驾”唱段。唯一一张昆曲唱片《刺虎》则反映了梅先生当年研习、提倡昆曲艺术的情景。
从个人本戏的角度说,梅先生常演新编戏,这些新编戏当时大多灌制成了唱片。如《霸王别姬》、《西施》、《天女散花》、《凤还巢》、《春秋配》等剧目的主要唱段在他的唱片中几乎无一遗漏,特别是《霸王别姬》,从1923年至1932年先后录制过5次唱片。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