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明清之际杂剧创作中”一本四套”北曲模式的打破,缘于南曲传奇的影响;传奇创作对北曲的广泛利用和南曲使用的套曲化,又是缘于北曲杂剧的影响。传奇与杂剧之间的相互通融,使传奇与杂剧的创作越来越失去其艺术体制的独立性。
关键词:杂剧 传奇 曲体 通融
南戏、传奇系统的戏曲使用南曲,曲体使用自由,而元及明初杂剧则使用北曲,曲体规范性强。然而,到明清之际,传奇、杂剧在曲体方面开始出现普遍通融的现象。由于这一时期传奇依然是当时剧坛的主流戏曲形式,活跃于舞台,而杂剧则主要是文人消遣性自娱的案头文本,所以,传奇对杂剧的影响更大。
一、杂剧”一本四套”北曲模式的打破沈泰所辑《盛明杂剧》二集所收凌蒙初的《虬髯翁》、袁于令的《双莺传》、孟称舜《英雄成败》、祁麟佳《错转轮》、王应遴《逍遥游》、吴中情奴《相思谱》等6种杂剧,以及邹式金所辑《杂剧三集》所收的所有34种剧作,都是现存最有代表性和最优秀的明清之际杂剧作品,从这40种杂剧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杂剧在明清之际的曲体使用情况。
(一)杂剧纯用北曲,但非”一本四套”
1、一折一套北曲,但一本不足四套
元代及明初北曲杂剧一般一本四折,每折一个北曲宫调的套曲。在明清之际的杂剧作品中,有部分作品严格遵守元代及明初杂剧的曲律规范,一本戏使用四个北曲宫调的套曲(楔子不论)以构成全剧的曲唱内容。这类作品在上述的40种杂剧中有7种,即凌初《虬髯翁》、孟称舜《英雄成败》、《眼儿媚》、吴伟业《临春阁》、茅维《醉新丰》、张源《樱桃宴》和孙源文《饿方朔》。
但是,这种严格遵守北曲杂剧曲律的现象在明清之际的杂剧创作中较少见到。在全用北曲且折(出)内不转调的杂剧作品中,还有部分剧作并非一本四折,而是一本一折的单套戏,或一本二折的二套戏、一本三折的三套戏,如:茅维《苏园翁》:单折[北越调][斗鹌鹑]套。
茅维《闹门神》:单折[北越调][斗鹌鹑]套。
茅维《双合欢》:单折[北大石调][六国朝]套。
郑瑜《鹦鹉洲》:单折[北仙吕][点绛唇]套。
郑瑜《汨罗江》:单折[北双调][新水令]套。
郑瑜《黄鹤楼》:单折[北双调][五供养]套。
土室道民《鲠诗谶》:单折[北仙吕][点绛唇]套。
吴伟业《通天台》:第1出[北仙吕][点绛唇]套,第2出[北双调][新水令]套。
黄家舒《城南寺》:第1折[北仙吕][点绛唇]套,第2折[北双调][新水令]套。
茅维《秦廷筑》:第1折[北双调][新水令]套,第2折[北双调][步步娇]套,第3折[北双调][万花方三叠]套。
这些作品虽然不是一本四折,但依然是一折使用属于同一北曲宫调的套曲,与传统元杂剧曲体的区别只在于一本剧作之内的套曲数量不同而已。
2、折内北曲转调
有的剧作在一折(出)之内使用不同北曲宫调的套曲,即出现了在北曲范围内转换宫调的现象。其中,有一本四折的转调剧作,如:祁麟佳《错转轮》:第1出[北仙吕][点绛唇]套,第2出[北双调][新水令]套,第3出[北仙吕][赏花时][北商调][集贤宾]套,第4出[北般涉调][耍孩儿]套。
尤侗《读离骚》:第1折[北仙吕][点绛唇]套,第2折[北正宫][端正好][北般涉调][耍孩儿]套,第3折[北仙吕][赏花时][北双调][新水令]套,第4折[北中吕][粉蝶儿][醉春风][北正宫][脱布衫][小梁州][幺][北中吕][上小楼][么][满庭芳][北般涉调][耍孩儿]套。
尤侗《吊琵琶》:第1折[北仙吕][八声甘州]套,第2折[北越调][斗鹌鹑]套,第3折[北仙吕][赏花时][北商调][集贤宾]套[北双调][清江引],第4折[北双调][新水令]套。
查继佐《续西厢》:第1折[北仙吕][赏花时][北商调][集贤宾]套,第2折[北中吕][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上小楼][幺][满庭芳][北正宫][白鹤子]套[北中吕][快活三][朝天子][北黄钟][贺圣朝][北般涉调][耍孩儿]套,第3折[北越调][斗鹌鹑]套,第4折[北双调][新水令]。
这类作品与标准元杂剧的区别,只在于一本剧中的个别套曲内出现了不易为人察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宫调的现象。
除了一本四折的杂剧会出现在一套之内的转调现象外,一些非四折的杂剧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如:邹兑金《空堂话》:单折[北双调][新水令]套,中间夹入[北中吕][卖花声]支曲。
茅维《金门戟》:单折[北黄钟][醉花阴]套,中间夹入[北仙吕][油葫芦]支曲。
周如璧《孤鸿影》:第1折[北仙吕][赏花时][幺][北仙吕][点绛唇]套,第2折[北双调][新水令]套,第3折[北越调][斗鹌鹑]套,第4折[北商调][集贤宾]套,第5折[北般涉调][耍孩儿]套,第6折[北中吕][粉蝶儿]套[北般涉调][耍孩儿]套。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剧作转换宫调的现象也只在北曲的范围内进行,尚未在剧中加入南曲。
(二)杂剧夹用南曲受南曲传奇的影响,明清之际的杂剧不但有在北曲中使用南曲的现象,而且其使用的情况也比较复杂:有的在一折(出)的套曲中南北曲杂用,有的则是剧中的某一折(出)全用南曲,有的则使用南北合套。
1、一折内南北曲杂用
在上述的40种杂剧中,在一折之内杂用南北曲的剧作有:王应遴《逍遥游》:[南越调][浪淘沙])[前腔])[前腔])[前腔])[前腔])[前腔])[前腔])[前腔])[前腔])[前腔])[南商调][黄莺儿])[前腔])[前腔])[前腔])[北般涉调][耍孩儿]套。
袁于令《双莺传》:第2折,[南仙吕][番卜算])[北仙吕][青哥儿])[南仙吕][醉归花月渡])[解袍歌])[南南吕][大迓鼓])[二犯朝天子];第5折,[南仙吕][临江梅])[懒画眉])[南南吕][秋夜月])[北南吕][梁州第七])[前腔换头])[南南吕][节节高])[前腔])[尾声]。
可见,在南北曲杂用时,一折(出)中的南曲的数量较北曲多。
2、整套使用南曲
在剧中的某一折(出)或某几折(出)中,在使用北曲之外又整套使用南曲的剧作不乏其例,诸如:郑瑜《滕王阁》:第1折为北调,[北仙吕][八声甘州]套;第2折为南调,[南南吕][一枝花]套。
碧蕉轩主人《不了缘》:第1出为北调,[北双调][新水令]套;第2出为南调,[南双调][步步娇]套;第3出为南调,[南南吕][懒画眉])[前腔])[前腔])[前腔])[南仙吕][醉罗歌])[前腔])[尾声];第4出为北调,[北仙吕][点绛唇]套。
陆世廉《西台记》:第1出为南调,[南商调][凤凰阁]套;第2出为南调,[南正宫][破齐阵]套;第3出为南调,[南南吕][薄]套;第4出为南北调相接,[北双调][新水令]套)[南双调][锁南枝]套。
周如璧《梦幻缘》:第1出南调,[南南吕][挂真儿]套;第2出南调,[南中吕][菊花新])[好事近])[南正宫][锦缠道])[普天乐])[南中吕][古轮台])[尾声];第3出南调,[南仙吕][醉扶归])[前腔])[皂罗袍][前腔])[前腔])[南双调][侥侥令])[尾声];第4出南调,[南南吕][一江风])[楚江情])[浣溪纱])[东瓯令])[尾声];第5出南调,[南仙吕入双调][好姐姐])[前腔];第》出北调,[北越调][斗鹌鹑]套。
吴中情奴《相思谱》:第1折,[南仙吕][卜算子])[九回肠])[南商调][集莺花];第2折,[南双调][金珑璁])[南商调][山坡羊])[南仙吕][皂罗袍])[尾声];第3折,[南南吕][懒画眉])[大迓鼓];第4折,[南中吕][粉蝶儿])[南仙吕][二犯傍妆台];第5折,[接云鹤][南越调][小桃红]套;第6折,[新荷叶])[南南吕][长拍])[短拍][尾声];第7折,[南仙吕][月云高])[南中吕][石榴花])[泣颜回])[尾声];第8折,[南南吕][挂真儿][五更转])[前腔];第9折,[北正宫][端正好]套[北中吕][四边静])[北般涉调][耍孩儿]套。
这些杂剧中的南曲套数在本剧中占了绝对的比重,像陆世廉《西台记》共4出,其中3出为整套南调;周如璧的《梦幻缘》6出,其中有5出为整套南调;吴中情奴《相思谱》9出,其中有8出为整套南调。
3、使用南北合套
南北合套较早、较普遍的被采用是在明清之际的传奇剧中,由于受南曲的影响,杂剧除了剧中有大量的散支南曲曲牌、成套的南曲套曲之外,还伴随着出现南北合套的现象,如:薛旦《昭君梦》:第1折为北调,[北仙吕][赏花时]套;第2折为南调,[南商调][玉箫令]套;第3折为北调,[北仙吕][点绛唇]套;第4折为南北合套,[北双调]与[南双调]合。
张龙文《旗亭宴》:第1折为南调,[南双调][步步娇])[前腔])[忒忒令],[沉醉东风][好姐姐])[园林好])[江儿水])[五供养犯])[玉交枝])[川拨棹])[南南吕][香柳娘])[尾声];第2折为南北合套,[北仙吕]与[北仙吕]合套。
南山逸史《半臂寒》:第1出,[南双调][夜行船])[步步娇])[南仙吕][醉扶归])[前腔])[皂罗袍])[南仙吕入双调][北二犯江儿水])[前腔])[好姐姐][南南吕][香柳郎])[前腔])[前腔])[尾];第2出,[南仙吕入双调][黑蟆序]套;第3出,[南仙吕入双调][字字双])[前腔])[南商调][绕地游])[琥珀猫儿坠])[南黄钟][啄木儿])[玉交枝])[五供养])[南越调][忆多娇])[南商调][锦狮子])[前腔])[南仙吕入双调][沉醉海棠])[风送娇音])[尾声];第4出,南北合套,[北中吕]与[南中吕]合套。
南山逸史《长公妹》:第1出,[南正宫][齐天乐])[前引])[南南吕][梁州序]套;第2出,[南中吕][满庭芳])[青玉案])[南黄钟][绛都春序]套;第3出,[南南吕][挂真儿])[南黄钟][画眉序]套;第4出,南北合套,[北双调]与[南双调]合套。
南山逸史《中郎女》:第1出,[南南吕][恋芳春]套;第2出,[南越调][霜天晓角]套;第3出,[南仙吕][卜算子]套;第4出,南北合套,[南双调]与[北双调]合套。
这些杂剧作品都以南曲为主,而其中都有南北合套的使用。
(三)杂剧全用南曲明清之际的杂剧受南曲影响最严重的现象是,有些杂剧全剧所唱的曲词全是南曲,即赵景深先生所谓的”纯粹的南杂剧” [1]。统计一下上述40种杂剧,全用南曲的杂剧有:堵廷芬《卫花符》:第1出,[南南吕][懒画眉])[南仙吕][不是路]套;第2出,[南黄钟][玉女步瑞云]套。
邹式金《风流冢》:第1折,[南商调][绕池游])[梧蓼金罗])[南中吕][菊花新])[南商调][梧蓼金罗])[南南吕][懒画眉])[前腔])[前腔])[前腔])[南仙吕][桂枝香][前腔])[南商调][琥珀猫儿坠])[前腔])[尾声];第2折,[南正宫][齐天乐])[南黄钟][出队子])[南中吕][剔银灯])[前腔])[尾声];第3折,[南商调][忆秦娥])[南黄钟][画眉序])[南商调][黄莺儿])[南仙吕][皂罗袍])[南南吕][浣溪沙])[南双调][玉交枝])[玉抱肚])[南越调][忆多娇])[南双调][月上海棠])[尾声];第4折,[南南吕][挂真儿])[南双调][步步娇])[南商调][山坡羊])[南南吕][五更转])[南双调][园林好])[江儿水])[玉交枝])[玉抱肚])[玉山颓])[南南吕][三学士])[南仙吕][解三醒])[川拨棹])[嘉庆子])[南双调][侥侥令])[尾声]。
[1]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