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戏”“PK”掉了“落地唱书”;女角“PK”掉了男角;5857出剧目中“PK”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100年来,越剧始终在“PK”,并因此从地方戏的“海选”中脱颖而出,夺得戏曲界第二把交椅。今天越剧的“PK”,是露天与剧场的“PK”,舞台与电视的“PK”
1906年,三月初三女儿节,民间传说中王母娘娘的生日那天,浙江嵊县(今浙江嵊州)东王村几位当地男性农民搭台唱书,所用道具不过是四只稻桶,一块门板,一副檀板,一只笃鼓(戏曲中的板鼓)。如今那次唱书被视为越剧的生日。
过去大户人家做寿,总要在正日子的前3天后5天连唱8天大戏。因此,唱书迅速发展成为“女子绍兴文戏”,继而有了“学名”——“越剧”。
1940年代初,“女子越剧”吸取了昆剧、话剧的营养,在上海蓬勃发展。
1950年代,越剧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等优秀剧目。越剧最鼎盛的1950、1960年代,“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脍炙人口,即便远在新疆和黑龙江,都有省级越剧团。
百年之后,越剧虽然难复“林妹妹”时代的辉煌,但仍然是京剧之后的第二大戏曲种类。今年,越剧百年的寿宴格外风光。
3月,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推出了充满时尚元素的《春琴传》,原著是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的小说《春琴抄》。临近“十一”演出旺季,小百花又推出了新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剧百年的一个好处就是,很热闹,很多小年轻人都出来了。”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说。
小百花的团长茅威涛目前更着急的是,“如何把原生态的越剧,变成走进剧场的艺术越剧?这才是21世纪的越剧啊。”
百年越剧,该在哪演?
出身“田歌”的越剧,本来就是生在山水间,长在垄埂上,田间地头,处处为歌。
越剧该在哪演?对于越剧诞生地———浙江嵊州的那些民间剧团,这恐怕不是问题,因为当地居民无论婚丧嫁娶,都会找越剧班子来吹拉弹唱一番。
嵊州市民营剧团管理办公室主任应华均说,在当地工商局登记在册的民间越剧团有115个,中等规模的越剧团有30多人,最大的团有50多人,他们基本上都在农村演出。
粗算下来,仅嵊州的70多万人就养活了三四千位民间越剧演员。
民间演员的日子过得不错。应华均说:“好的民营剧团一年能演出10个月,按照每天两场来算的话,一个剧团一年就演600多场。”
现在还有不少外地的国有剧团演员,单位闲呆着,就跑到嵊州来演民间越剧了。
他们之所以情愿“自降身价”,那是因为“这里工资高嘛。每个月挣1万元都有可能,至少6000总是有的,还包吃包住”。
民间越剧演员的收入,比上海、杭州“正规越剧团”里的“正规演员”还多,这早就是公开的秘密。
而且民间演出的成本很低,至少他们可以省去一笔场租。
民间越剧演出时,舞台是要戏班子自己搭的,服装和乐器也是自备的。而愿意出钱看越剧的,“什么人都有,有民营企业主,有老年协会,有学校……还有每家每户自己凑钱请剧团的,每家出的钱数还要贴墙上公示,郑重得很。”应华均说。
而在大中城市里,越剧的演出地点只能是剧院。
王文娟觉得在上海可以演越剧的剧院太少,而且越来越多的中心地带的剧院拆掉盖写字楼,“一个中心剧场,本地的外地的都要演,话剧也要演,昆曲也要演,越剧也要演,上海的剧种多呀,这个剧场的费用就高起来了”。
杭州的情况稍好一点,作为浙江省的代表剧种,得到的扶持多一点。但是茅威涛还是觉得剧场不够:“人艺有自己的首都剧院,而我们小百花到现在也没有自己的剧场,我当团长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跟省政府要了一块地。”
这次特为庆祝越剧百年诞辰的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茅威涛把首演地点选在离杭州70多公里的湖州市长兴县,因为长兴肯免费提供剧场。如果首演安排在杭州,一般的规矩则是,剧场至少要拿走三成演出收入。
新版“梁祝”首演的当天,场场爆满,剧场门外停着不少“沪”、“杭”字头的车。茅威涛敢于远离中心,是因为对越剧的号召力心里有底儿。
小百花越剧团每年六成演出在城市,三成半演出要下乡——茅威涛并不觉得这是发展方向。她的理由是,民间越剧团已经够多了,“嵊州连整顿之后都有101个民间越剧团,我们再去也就是第102个”。如果都去争抢农村的观众,那么已经走进都市发展了百年的越剧,岂不是又要倒回去变成当年的“小歌班”了么?
百年越剧,该演什么?
相比“在哪里演”,“演什么”的问题似乎更为紧要。
地方戏之所以有盛有衰,跟剧目丰富与否关系很大。小百花新版“梁祝”的导演郭小男的母亲是著名评剧演员郭艳芳,他比较了越剧和评剧现状,认为评剧之所以没有越剧发展得好,根本原因在于评剧“没有好本子”———中国评剧院去年一年总共演了30来场;天津评剧院的《秦香莲》等4出传统剧目,自1990年代以来就没有换过。
相对来讲,越剧的剧目在地方戏曲里算是比较丰富的,仅据建国前不完全统计,剧目就有5857个,几乎全都是“才子佳人”的故事。大浪淘沙,真正流传到今天的传统剧目,也就只有如下几个:《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盘夫索夫》、《李翠英》、《血手印》、《情探》、《追鱼》、《打金枝》,以及解放后才改编并一直排演至今的《红楼梦》。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这几年排演的传统剧目很少,团长茅威涛领头制作的几部大戏,不光剧本是原创的,连演出时候的元素都是新鲜的。1998年的《孔乙己》没有了越剧惯常表现的爱情主题,之前一直在台上唱女小生、跟女演员们对戏的茅威涛剃了个光头,第一次跟浙江省越剧团的男演员们演对手戏。到了以荆轲刺秦为蓝本的《寒情》,业界与观众褒贬不一,部分观众的评价是“纯属自娱自乐”。
《春琴传》的主演是有“小茅威涛”之称的蔡浙飞。这部戏完全贯穿了导演郭小男的个人风格——日本歌舞伎的服饰、话剧式的舞台设计,如果不是演员开口吴越轻音,还真让人以为是日本宝冢歌舞剧团的来华演出。
同样备受争议的是《藏书之家》,也出自导演郭小男之手。该剧取材于天一阁的藏书传说。然而有人认为,这就是郭小男给妻子茅威涛量身打造的一本剧。
“越剧的才子佳人,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程式化,根本打动不了我,又怎么能打动观众?”茅威涛这样解释她寻求其他的题材甚至其他文化元素的原因。
“演《寒情》是因为这个故事里面自由精神丰富,演孔乙己是想让鲁迅的文化精神进来,而《赵氏孤儿》,我看重的是这个故事里面的忠义精神和诚信,渴望和平、呼唤人性、化解仇恨,都是有现代话语在里面。”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茅威涛还是重新排演了《陆游与唐琬》,今年又排了新“梁祝”。 “比生存状态,话剧比不过我们,京剧也比不过我们。但是《赵氏孤儿》,话剧和京剧都能演得过我们。血腥和残忍不是越剧的看家本领,而且观众习惯的审视定位里头也不习惯接纳残忍和血腥,他们接纳的是唯美。”茅威涛心情矛盾地说。 事实上,越剧百年,“甜腻”中就有过厚重。1946年5月,越剧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袁雪芬开风气之先,把鲁迅的小说《祝福》改编成越剧《祥林嫂》。周恩来曾说过:“在国统区,在没有党领导的情况下,演出《祥林嫂》出乎意外。”1947年,袁雪芬又曾邀集上海“越剧十姐妹”,义演了轰动全国的历史名剧《山河恋》。 不过在嵊州乡下,越剧演什么就不是问题了。“平均每个民间剧团都有30-40种‘剧本戏’,200-300个‘路头戏’。”应华均说。 所谓“路头戏”,唱腔和唱词都由演员即兴发挥,连剧情都是相当自由,或者说简陋而固定,“比如春天来了,书生在花园里遇到一个姑娘,这个故事就完了。至于接下来怎么样,就看演员的心情即兴发挥了。” 总之,民间越剧,老百姓喜欢什么,演员就演什么。有时候观众会点唱流行歌曲,戏班子就会临时加演40分钟的流行歌舞,“偶尔还客串小品,内容大多是政治意义比较强的,也有一些生活化的,幽默的,搞笑的。”应华均说。 草根越剧的荤段子也不少,但据应华均说,嵊州没有,因为“我们比较正规”。 百年越剧,该谁来演? 越剧最红火的时候是1950、1960年代。 |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别遗漏了关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