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对于一个人而言,显然太久;对于一个剧种而言,不免年轻。2006年,100岁的越剧,85岁的袁雪芬--袁雪芬老了,但她以生命与之相依的越剧依然鲜活。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未来,袁雪芬的精湛技艺和高洁操守,将永远是构成越剧光芒的动人部分
在越剧发展史上,1942年的越剧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而改革的发起者就是袁雪芬。
袁雪芬出生在浙江嵊县(今嵊州市)农村,父亲是乡村私塾的教书先生。11岁那年,被生活所迫的袁雪芬,瞒着父亲,到邻村的戏班子学戏。在藤条和竹片的抽打下,6个月后袁雪芬和姐妹们就上台演戏了。很快,袁雪芬唱红了,挑起了大梁。
1938年,16岁的袁雪芬随戏班来到上海。演戏之余,她经常去看话剧、昆曲、京剧、沪剧,还有电影等等。灿烂的姐妹艺术,开阔了她的视野,萌动了她改革越剧的心。有一次在兰心大戏院看话剧《文天祥》,她被深深感染了。1942年的上海,正在日寇铁蹄的蹂躏下。话剧,竟然能在日本人的眼皮底下,这样的好戏,越剧为什么就不能?她感到,越剧如果想像话剧那样,不仅戏的内容好,演得也真切、自然,必须改革。此后,袁雪芬就要求从自己薪水中拿出9/10,在大来实践她的"改革梦"。
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被请进袁雪芬的戏社,专事编、导、舞、音等工作。改革的第一出戏是《古庙冤魂》。紧接着,《雨夜惊梦》、《雪地孤鸿》、《天上人间》、《木兰从军》、《断肠人》、《香妃》、《西厢记》、《琵琶记》、《绝代艳后》等新创作和老戏新编的戏,一出接一出登台上演。这些新戏,反封建,表现民族精神,渲染爱国思想。袁雪芬率领她的雪声,通宵排戏,日夜两场,累得不行,钱也比其他戏班拿得少。但是,大伙儿心甘情愿,相互鼓励,相互支持。
在向话剧和昆曲学习的过程中,袁雪芬越来越感到,越剧原有的音乐唱腔太贫乏,无法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必须创造出更多的本剧种曲调。在排演《香妃》时,有一场戏,她没有根据原来的唱腔和戏词演,而是从胸中发出一声高叫,哭出了一个长腔。台下的观众被她如泣如诉的哭腔所感染,一个个泪流满面。这个唱腔后来被定为"尺调"。在逐步完善后,成为越剧的主调。"尺调"的出现,又使越剧出现了丝弦、流水等各种板式。音乐家刘如曾这样评论道:"昆曲有'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说法,在越剧也有'一个调发展一个剧种'的事实。"
越剧改革也催生了《祥林嫂》这样的越剧顶峰之作。1946年初,在征得鲁迅夫人许广平同意后,进行了将《祝福》搬上越剧舞台的努力。《祥林嫂》终于上演了。公演前,袁雪芬特意安排了一场彩排。许广平先生还邀请胡风、田汉、于伶、欧阳予倩等文艺界人士观看。第二天,上海各报都刊发了消息,田汉、于伶先生还将袁雪芬请到住所,热烈赞扬了这出戏。
1948年,越剧《祥林嫂》被拍成影片,在全国各地上映。1949年,在第一届全国文化会上,《祥林嫂》受到了表扬。回到上海后,主管上海文化工作的夏衍同志,向袁雪芬转达了周恩来同志的意见。总理认为,这出戏受到表扬,是因为在国统区改编鲁迅作品很不容易,但是,戏本身还有许多缺陷,希望好好改改,要把鲁迅原著的精神体现出来。袁雪芬大受鼓舞,找来鲁迅作品,一本本一遍遍阅读。《祥林嫂》在1956年、1962年、1977年3次作了修改后,于1977年第4次公演。四演祥林嫂,每次都不一样,一次比一次更合乎人物性格,更接近原著精神。那么,袁雪芬是否满意了呢?不。她说:"还有许多遗憾。我是幸运的,能够碰到祥林嫂这样好的角色。祥林嫂是一个值得花毕生精力去塑造的艺术形象。"
一切新生事物,在出现的初期总会有不同声音。越剧改革自然"逃"不过这一关。但是,越来越多的同行和观众认可这场改革,越剧逐渐形成融编、导、舞、音、美为一体的艺术体制,在发展史上掀开新的一页。
清清白白做人
旧中国,演员被称为"戏子",谁都可以来欺侮你。1947年5月5日的文汇报上,刊登了一封给编辑的信:《越剧女演员,满纸伤心语》。信中写道,学戏时,受班长师傅的支配,随他们高兴,有时一二年学不到一个戏,打骂倒是有你的份。后场、拉琴、敲鼓、值台、大衣,也会用不同手段欺侮你。长得好看一点的,他们就对你很照顾,目的是把你当玩物。即便唱红了,妒忌、破坏,都会来摧残你。戏子,不但要请客,还要拜客。可怜我们这些唱戏的人,要奉养父母弟妹,还要置办戏服,哪有钱送礼?信的最后写道:"我们这小圈子里,尽多一些卑鄙无耻的人,我们敢怒不敢言。请编辑先生把这一段披露出来,我们许多姐妹会感谢你的。"最后署名:"一个小演员"。
这个"小演员"就是袁雪芬。袁雪芬一生受父亲的影响很大。当年,父亲不同意她学戏,希望她清清白白做人。到了大上海后,各种诱惑很多。有些女演员拜干爹干妈,唱堂会,靠势力走红。袁雪芬不为所动。相反,穿青布衣,吃素食,把自己打扮成中年妇女模样,拒绝各种应酬。有一年,宋美龄到沪,想看袁雪芬的戏。有人来叫袁雪芬去宋美龄府上。袁雪芬说:"我从来不唱堂会。任何人要看我的戏,请到来。"1947年底,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十姐妹《山河恋》。谁知,被当局勒令停演。当时的上海大亨杜月笙过生日正在唱堂会。有人向袁雪芬建议:"你到杜月笙那儿唱一次堂会,然后请杜月笙向当局说一下,事情不就解决了?""我不去。"袁雪芬连想都没想,一句话就把人家堵了回去。
"文革"中,袁雪芬前后被批斗了500多次。造反派让她低头,她偏不。造反派要她承认这承认那,她就顶撞。这样,往往吃更大的苦。她被抓走的那一天,小儿子生下来才18天。等到从牢房出来,儿子7岁了。回家的那天,袁雪芬的母亲牵着外孙的手,指着袁雪芬说:"这是你妈妈。"儿子扑上去,哭着说:"妈妈呀,我要死了。你是大反革命,我是小反革命。"整整7年,她没有流过泪,无论受到怎样的毒打。她总是想,我不能死,我死了,再也讲不清楚了。中国,不会永远在他们手里。而这一刻,她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哗哗地往下流。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戏曲杂谈:别拿京剧改革说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