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比天大”——常香玉的艺术人生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大师9岁从艺,视豫剧艺术为生命,70多年来一直都在实践着她那句"戏比天大"的名言。

    1923年9月15日出生在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董沟。因家庭贫寒,9岁便登上了戏剧舞台。在艺术上一直表现着炽热的追求,达到了很高的美学境界和艺术造诣。她经过多年潜心琢磨,融豫东、祥符各调于一炉,并广征博采,收各家各派及姊妹剧种之长,大胆创新,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豫剧常派艺术,被誉为“豫剧皇后”。

    同期声:河南省文艺联合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 王洪应:常老师影响广远,地位重要,因为她是民族艺术的代表人物,豫剧是老百姓喜欢的一个地方剧种,现在发展的应该说是比较快的,在其他艺术门类冲击地方艺术的时候,我们河南的豫剧虽然保持着旺盛的青春,不断有新剧目的出现,新人的出现,这和常老师原来奠定的基础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截止目前,豫剧唱的很多剧目还是常派的剧目,常老师过去的艺术的传承。

    解说:视豫剧艺术为生命,早在20世纪40年代,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她首演抗日时装戏《打土地》,不仅开创了豫剧编演现代戏的先河,而且显示了她作为一位爱国艺人的民族气节。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她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各地义演半年,以收入捐献战斗机一架,被誉为"爱国艺人"。 

    从1938年步入舞台开始,先后剧目100多部,代表作《花木兰》、《拷红》、《白蛇传》、《断桥》、《大祭桩》、《破洪州》、《五世请缨》和现代戏《漳河湾》、《母亲》、《人欢马叫》、《红灯记》、《杜鹃山》、《柳河湾》等久演不衰,大多已成豫剧精品。常派艺术唱腔舒展奔放,变化自如,表演刚健清新,细腻洒脱,充满旺盛的生命力,传唱不息,为豫剧艺术画廊增添了绚丽的光彩。多次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并受到亲切接见和鼓励。
1987年12月,经河南省委批准,她自筹资金22万元设立香玉杯艺术奖,以奖励河南地方戏曲的优秀人才。16年来,共评奖9届,获奖的从事河南地方戏艺术的人员130多人,遍及全国8个省区,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同期声:河南省文艺联合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 王洪应:她自己筹集资金22万块钱,建立了基金会,每两年要评一次怀的奖项,这就是为了推人有了人才,以后我们的事业才能发展,常老师想的很深想的很远,而且她的主题都是祖国的民族的,都是爱国主义的主题。

    解说:改革开放以来,不顾年高体迈,参加了很多大型公益活动,如举办亚运会、支持大兴安岭森林灭火、救助下岗工人、接济贫困大学生、支援甘肃干旱地区解决饮水问题、1998年抗洪救灾中央电视台、香港澳门回归大型、抗击非典等,或义演捐献,或解囊相助,在每个万众瞩目的历史时刻,人们都能看到这位老人的身影,几十年如一日,为国家分忧,为人民办好事。

    同期声:的大女儿常小玉:她走的很平静、很安详,因为她没有遗憾,她觉得心理很踏实,她愿意做的事她都做了,她对国家、对人民,她愿意做这些事,她愿意用她的身心、用她的精力、甚至她的积蓄、她全部都愿意贡献给国家、贡献给人民,她做到了,所以她没什么遗憾的了。

    解说:为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党和政府曾给予她高度的评价。1952年,文化部为了表彰同志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为她和、周信芳等七位表演艺术家颁发了荣誉奖。1995年,同志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劳动模范,同年被中国文联命名为优秀文艺工作者。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