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回想起来,迄今为止,我到过多少次杨柳青,连我自己都说不清了,没有百次,七八十次总是有的。这对于一个既不在杨柳青居住,也不在杨柳青工作的人来说,可冠以“频繁”二字了。许多次,是因为采访;许多次,是因为采风;还有许多次,是因为这里的文化吸引了我。即使到今天,也常有杨柳青的朋友打来电话说,来吧,桃花开了,来看看桃花吧;来吧,逛逛杨柳青正月十六的灯会吧……是的,我和杨柳青的缘分不浅。
杨柳青的朋友赠我一套由西青区政协编著的《西青文史》,这套书成为我打开杨柳青大门的一把钥匙。记得天津建卫600周年之际,有关部门拟出一册图文并茂的纪念天津建卫专辑,其中杨柳青年画与石家大院章节由我撰写。为了把文章写好,我曾一度成为杨柳青的一位编外居民,几天的时间吃住在杨柳青,向学者请教,与农民聊天,从杨柳青八大家的辉煌,到杨柳青石家的衰落;从明朝总兵官周遇吉在杨柳青大败清军,到太平军李开芳进兵杨柳青震动京津;从曾与杨柳青年画齐名的杨柳青剪纸的兴衰,到杨柳青16街干群集资修缮文昌阁……这些都被写进我的记录本,我想,杨柳青对我的馈赠,没有比这些更贵重的了。
在许多人眼里,杨柳青是一座文化古镇,是一座年画重镇,这些都没错。但杨柳青作为古战场的地位或许还没有被更多人所了解。明朝抗清名将周遇吉,于1642年11月在杨柳青曾经与清军大战三天三夜。当时,清兵七万余众从山东劫掠大量物资和青壮年人口经杨柳青北返关外,整个山东、河北两省各地明军或望风而逃,或撤兵让路。当时已接圣旨由杨柳青调往山西任总兵的周遇吉本已带兵开拔,但他听说清兵要过境杨柳青,遂率骑兵返回杨柳青,利用地形痛击清军,清军死伤数千,创造了在明清交战史上罕见的明军以少胜多的战例。后周遇吉在山西也屡立战功,古典昆曲大戏《宁武关》和京剧《宁武关》表现的就是周遇吉的戎马一生,其中戏词中曾多次提到周遇吉在杨柳青大败清军的辉煌战绩。#p#分页标题#e#
我到杨柳青,也有不少时候是陪同外地客人。一次,我与来自江苏的三十余人到石家大院参观。上午10点多进入石家大院,因为请到了戴老先生做参观解说,大家表示可以推迟午餐时间,直到下午近三点,客人们才意犹未尽地走出“大院”,结果那天的中午饭与晚饭被“合二为一”了。
广东的一位摄影家,在石家大院和杨柳青运河两岸整整拍照了一天,后还请我为他的这些作品配说明文,准备日后出版。
不久前,一位杨柳青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你应该写写杨柳青,用文学的形式。我说,我会的。虽然已有那么多人写过杨柳青,写了杨柳青的年画和大院,但是,这并不妨碍我用自己的眼光去写。而且这不是谁指派的,更不是简单的应景敷衍,只是我和杨柳青之间的一个约会。#p#分页标题#e#
作者:狄 青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