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京剧票房的形成与发展
塘沽的戏曲活动很早就开始了。东沽的戏台、塘沽的新新大戏院都是戏曲活动繁盛的标志。而与伶人演出相伴随的票友活动也传承至今。   塘沽票友的生成与发展,得益于它的经济和地理位置,塘沽是鱼乡,大海是资源,塘沽是水路码头,文化底蕴丰厚,塘沽距北京咫尺之遥,传播方便。再加上二十世纪初,中国制碱工业在塘沽的崛起,积聚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其中科班出身不乏其人。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心街与前街之间有一南北方向的胡同,胡同内除了几家小商门脸外,东侧有一规模不大的镶牙馆,该馆毗邻有一个小票房,面积约三、四十平米,票房无名,内有文武场面,这就是当时塘沽唯一的业余京剧活动场所。   塘沽爱听爱看京剧的人不少,但票友则寥寥无几,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所致。参加票房活动的都是较有钱的上层人物,这些票友偶尔也在当地的“运昌”戏院和专业联谊演出折子戏,如《女起解》、《二进宫》、《武家坡》等。由于永利碱厂“永利国剧社”的兴盛,大大促进了塘沽京剧的发展。   在1942年秋天,由塘沽镇官方出面,组织了一场赈灾义演戏,责成塘沽几位知名票友牵头操办,“永久国剧社”承担了底包、龙套任务,地方各界票友多角演出,由张长玉老师执导排练。这次义务戏排练时间约两个月左右,排练地点先后在学校大街“静缘堂公社”偏大厅和吉祥胡同北头一家未开业的门脸房。排练成熟后,于是年冬季在鸿兴戏院上演,共演三天,剧目是《宇宙锋》、《女起解》、《玉春堂》、《乌盆计》等。义演本身是义举,又兼诸多票友,所以轰动塘沽,地方乡绅也积极赞助或为之推销戏票,因而收入可观,起到了赈灾效果。义演结束后,这个“临时剧团”就不复存在了。然而这次义演的意义远远超过赈灾的本身,它促进了票友们演技上的不断提高,增进了各路票友的了解、沟通、交流、合作;熏陶和影响了一批青年京剧爱好者,为此后塘沽京剧的活跃创造了条件。   1945年日本投降后,造成了一些人尤其是青年的失业,这些失业人员中,不乏京剧爱好者,这些人经常在一起拉拉唱唱,久之吸引了一些商人的支持和参加。他们不时提供活动地点和物质支援。由于他们的支持,京剧活动日益频繁,小有名气,被当时的海员工会发现并看中,该工会负责人提出,由他们提供活动场所成立一个社团,此举乃票友们求之不得的事,于是,剧社就成立起来了,命名为“兴中国剧社”。1947年初冬,兴中国剧社也唱了一场义务戏,那是为海员子弟小学募捐,借明星小学礼堂为演出阵地,戏票由商会推销,上座率也很高。这次演出的成功,不仅鼓舞了成员的士气,也获得了不少商家和士绅们的认可。   与兴中国剧社和永久国剧社并存的,还有一个丰财盐场京剧活动点。参加活动的大多是知识分子,有的对京剧造诣很深,生旦净丑俱全,可谓实力雄厚。自日本投降至塘沽解放,塘沽京剧活动较有实力的不外乎永久国剧社、兴中国剧社和丰财盐场三家,其他如铁路、海关皆难成气候。   1949年1月塘沽解放,永丰宾馆的老板因在解放前夕与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接触频繁,故很快与共产党接收人员以及解放官兵相识,并多次军民一起搞联欢、唱大戏。因此,永丰宾馆这个京剧活动地点被当地政府所重视,活动始终坚持。   解放后,由于许多失业的票友都就了业,大都忙于工作和学习,无暇参加京剧活动。然而各单位的工会组织都十分关心职工的业余文化活动,不少单位京剧组织应运而生,其中较有实力的除永久沽厂业余京剧团外,还包括盐场、塘建、新港、大化、外运、银行、合作社等单位,其他小单位也有不少喜爱京剧的同志,每逢盛大节日这些京剧爱好者大多以京剧的形式来庆祝。   改革开放以后,塘沽民间老百姓自发组织的京剧社团遍地开花,尽管他们的艺术水平参差不齐,又是来自不同的单位,但是他们对于京剧的喜爱程度都很高,而且都能做到服从分派、虚心学习、互谅互让。正是因为这些票友,才得以让塘沽的京剧繁荣发展,更加璀璨。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