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忠:重庆市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的探索与思考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始终坚持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精神支柱为首要,以内容供给为基础,以阵地建设为根本,以活动开展为关键,着力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用引导引领解决好精神支柱这个首要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呈现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倡导的思想道德,是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的精神支柱。

  抓理论武装。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为龙头,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教育活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建市、区县、镇街、村社四级宣讲体系,组建高校时事政策报告团。针对广大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每年推出一本《理论龙门阵》,析事明理、深入浅出,释疑解惑、明辨是非,从而增进了共识,凝聚了力量。

   抓思想引导。通过每年组织2万至3万名大学生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参加暑假岗位锻炼、每名大学生每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间累计不少于20天等创新举措,让机关、学校、社区、农村、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面对面、手牵手、心连心。2009年以来,组织近30万人次机关干部“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深入近200万农户家中,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增强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抓典型示范。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争做思想素质好、服务群众好、工作业绩好、廉洁自律好、社会评价好的“人民好公仆”,用自身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坚持定期开展“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劳动模范”和“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用榜样的力量引领社会风尚,坚定广大群众理想信念。2010年底的10万人调查显示,重庆干部群众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达79.3%,拥护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达89.3%,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达91.4%。

   二、靠优等优质解决好内容供给这个基础问题

   不断推出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市级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大力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十一五”期间累计拍摄影视作品49部,新创和改编剧目65台,涌现出了电视剧《周恩来在重庆》、《解放大西南》、《医者仁心》、《江姐》,电影《我是花下肥泥巴》,川剧《金子》,话剧《三峡人家》等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编辑出版《经典歌曲》3辑;每月编辑出版一辑《读点经典》,目前已出版30辑,单辑发行量超过70万册,并入选2010年度全国“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全国百部“我最喜爱的好书”、现代党政干部值得精读的10本书;每月编辑出版一本《讲故事》专刊,整理编写红色故事、革命故事、历史故事、现实故事共计8000余个;推出《古今中外箴言1000则》、《诸子百家箴言选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箴言选读》等一系列精品读本。

   始终让人民群众做媒体宣传的主角。从2009年起,我们创办了《重庆日报》农村版,以报道农业、农村、农民为主线,突出指导性和针对性,每年免费向各乡镇、村、社赠阅10万份。今年3月以来,重庆卫视创造性地打造全国首家公益电视频道,杜绝商业广告,增加新闻节目播出量、增加自办专题节目和文化栏目、增加公益广告和宣传片,减少电视剧播出量且不占黄金时段、减少外购外包节目播出量,重点推出“记忆”、“信念”、“品读”、“书香”、“民生”等栏目,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主流文化、高雅文化。 深入持久开展送电影、送图书、送戏剧、送展览、送春联下乡等活动。每年安排3300万元用于电影放映设备、拷贝购置和放映场次补贴,从图书出版单位新编辑出版的《农家丛书》中挑选100种图书,按照每个行政村100册的规模进行配送。每年实施城乡文化互动工程,专业艺术院团下乡演出3000多场,农村文艺节目到城区演出1000多场;组织电影下乡,每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送展览下乡已覆盖全市40个区县和一半以上场镇。2007年以来,累计送电影下乡75万场,送图书下乡1796万册、报刊86万份、音像制品130万张,组织各专业艺术院团演出下乡3000多场,送展览下乡超过1500场,送春联1000多万幅。

   三、以惠民利民解决好阵地建设这个根本问题

   聚财力抓“点”。抓“点”就是推动重大文化设施建设,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节”。近年来,先后投入100亿元建成重庆大剧院、重庆图书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20个市级重大文化设施。国泰艺术中心、重庆市自然博物馆等13个在建大型文化设施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市财政加强投入,大力推动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四大件”建设。目前,全市共有文化馆41个、图书馆43个、影剧院53个、博物馆32个。 出重拳联“线”。联“线”就是在完善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实现文化资源的“左右互通、上下联通”,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骨架”。重庆市积极推进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建成40个区县支中心、704个乡镇服务中心,实现8967个村级服务点全覆盖。筹资5亿元,全力实施“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工程,今年6月,全市基本实现了“广播村村响、户户有彩色电视机、家家能看到电视”的目标。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阵地载体建设,从2006年起在全国率先启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建设,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884个、街道文化中心97个,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村文化室8295个、标准化农家书屋5400个、农家大院借阅点16150个。同时,建立健全城乡、乡镇、村社活动互办、节目交流、图书轮换等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设施与科技、党建等公共服务设施设备对接,实现了全市公共文化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建机制强“体”。强“体”就是健全运行保障机制,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血脉”。重庆市积极探索基层文化机构服务方式,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实施了《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常规管理办法》。强化经费保障,除重大设施、重点工程建设的投入外,市财政每年另投入基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000万元。认真落实基层文化单位人员编制,为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配备3至5名文化专干;择优选调和公开招聘1000名具有大学学历的乡镇街道文化专干,组织万余名大学生“村官”参与基层宣传文化工作,招募15000名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志愿者,支持农村“土才子”、民间艺术人才担任“文化义工”,确保基层文化工作有人干、愿意干。

   四、用参与体验解决好活动开展这个关键问题

   大力繁荣农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机关文化、广场文化。北碚区坚持开展农民工免费舞会、免费广场电影放映、免费上网、免费数字家园培训和免费电子图书阅览“五免”文化服务,每年惠及10余万农民工。潼南县的“菜花节”、垫江县的“牡丹节”、巫山县的“红叶节”、奉节县的“脐橙节”、铜梁县的“龙灯会”,每个区县、每个行业都联系实际围绕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重大事件开展主题文化活动,每个村和社区天天有坝坝舞会、月月有夜间电影、季季有文艺表演,广大人民群众享受着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紧围绕“五个重庆”建设,推动和谐文化建设,深入推进礼仪普及、行为养成、优质服务、环境整治行动,深化文明城区(县城)、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成全国文明城区和文明县城各1个、文明村镇33个、文明单位57个、市级文明单位2886个。广大人民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有效提升了自身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群众性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每逢重大节日庆典,都精心策划举办一台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俱强的“唱读讲传”活动,仅2010年就举办了32场大型主题晚会。加强媒体宣传,安排市级平面、电视、网站等媒体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开辟专栏、开设专题,播放红色歌曲、赏析经典作品、刊播优秀故事、选登精彩箴言。推进“唱读讲传”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军营,先后培育405个“唱读讲传”活动示范基地。构建长效机制,强化人财物保障,总结新鲜经验,加强理论研究,使“唱读讲传”活动提高了参与率、普及率,增强了辐射力、影响力。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生动的实践启示我们,要充分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使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群众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六个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关系。一方面,以“五看一听一搞”(看电视、看电影、看演出、看书报、看网络、听广播、搞活动)为目标,确保投入到位、服务到位,实现全覆盖、可持续。另一方面,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用市场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正确认识和处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弘扬主旋律要坚持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提倡多样化要处理好高雅与通俗、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兼顾大众和小众的需求,努力做到雅俗共赏。

    ———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形态文化与精神形态文化的关系。必须一手抓物质形态文化,一手抓精神形态文化,两轮驱动,两翼齐飞。坚持建设、管理与使用一起抓,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一起抓,使物质形态文化与精神形态文化形神俱佳、相得益彰,充分发挥文化引领时代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正确认识和处理重点突破与统筹兼顾的关系。既要围绕解决好群众关注关切的文化民生,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又要统筹兼顾,着力抓好城市和农村文化民生的保障,解决好眼前和长远的文化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生活。

    ———正确认识和处理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的关系。必须坚持把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统一起来,既要用文化温润心灵、舒缓压力、涵养人生,努力使群众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依归,又要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树立自力更生、共建共享的文化民生观,让群众在文化创造中切实感受到文化民生带来的幸福。

    ———正确认识和处理继承优良传统和深化改革创新的关系。要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国文化,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博采众长,不断丰富文化民生的内涵;要在继承传统宣传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大力创新,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运用现代科技特别是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让文化民生工作更加有声有色、多姿多彩。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