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一次偶然的机会,记者读到郭邦兴老人最近出版的《人之初 性本什》论文集,得知郭邦兴老人30年前患过鼻咽癌,现已86岁高龄,身体无大恙时,怀着好奇,记者慕名采访了这位老人。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郭邦兴老人的生活。
潜心编书忘记烦恼
6月15日,记者走进花园小区郭邦兴老人的家,老人一个人独居两室两厅,屋子里非常整洁,房间的书柜里满满当当地摆放着各种书籍。老人正在书柜里查阅资料,看上去身板硬朗,精神矍铄。回忆30年前那场疾病,老人说,当年他57岁,还在市二中教语文,有一段时间,他隐隐约约地感到一侧耳朵下面有一种酸酸的感觉,他用手去摸,发现有一个疱,当时咽喉、支气管和肺部都有感染,不能讲话,不能给学生上课,他只得提前退休。
一次聊天中,他听一位朋友说,有个同事发病时症状与他一样,在武汉检查出患有鼻咽癌,在这位朋友的建议下,他也到武汉水果湖那家医院作了检查,结果被医生初步诊断为鼻咽癌。
郭邦兴老人没有选择住院做手术,因为他有一个心愿,他在教学生文言文时,深切地感受到没有一本系统的文言文工具书,他想在有生之年编写一本这方面的书。
从武汉回来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文言文难点的编辑整理工作中。说起编这本书,老人拿出一摞纸张泛黄的手稿,记者看到上面都是工工整整抄写的一个个蝇头小字。老人说,像这样的手稿他写了3遍,共90万字,查阅的资料有1米多高。那时熟识他的人早上见到他,第一句话就是:你昨晚又熬了一个通宵。老人说:“我没有熬通宵,只是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比别人睡得晚,那时劲头特别足,因为写字时坐得很端正,因此没有落下颈腰肩疼的毛病。”
为了出版这本书,郭邦兴老人去过九江、郑州、长沙、武汉等地。最终,这本他呕心沥血编著的《初、高中文言文难点辨析》在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后来又被多次再版。
看到自己编写的书在市场上畅销,郭邦兴老人的心情特别畅快。“也许整天忙于编书,一切烦恼和疾病都没有放在心上,我忽然发现,原来疱块部位酸酸的感觉没有了,咽喉、支气管及肺部不适也消失了。不把疾病当心理负担,忘记疾病是最好的治病办法。”老人说。
创造发明勤于动脑
郭邦兴老人还有一个爱好:小发明。
他订了一本《发明与创新》杂志,平时,他特别留心一些生活细节。夏天天气炎热,开空调不仅浪费电,而且有些人在封闭的空调房里不很适应,而扇一般的座扇,风只吹到身体一侧,能不能在蚊帐顶上安装一个节能省电的小型吊扇?老人开始琢磨:这个吊扇必须轻巧,必须有支架支撑。那么,用什么材质做电扇轻巧,用什么材质作蚊帐支架弯而不断。他开始联想,他想到了用塑料作扇叶,想到用类似自行车钢圈能够弯曲的材质作蚊帐支撑。他用这种发散思维方法进行发明创造,获得了几项国家发明专利。
与老人交谈,你会惊叹这位86岁高龄的老人视野开阔,学识广博,思维敏捷,记忆惊人。他在向你谈论淡水资源面临匮乏时,会想到建立陆、海、空、地下水网络淡水体系;他在向你谈论一些地方发生地震灾害时,会提出深度入地监测地震,以形成地面、地下和空中的地震超速遥测预报立体大网络。他甚至对宇宙的起源“有”“无”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回忆起中学某一篇古文,他还能够准确背诵。
“为了发明创造,我经常读书看报,关注前沿科学。发明创造的过程,也是锻炼脑子的过程,对身体大有益处。你看我人老了,但是我的思想和精神没有老。”老人笑着说。
小疾小恙自我调节
郭邦兴老人对文学也很感兴趣。偶尔,他写些文学方面的文章。比如,建党90周年,他会根据自己的感受即兴作一首诗。他还写剧本和短篇小说,先后创作了《诸葛亮招亲》、《求财神》、《汤显祖智救梅玉娘》等剧本和短篇小说《包袱》。
实在累了,老人喜欢听听京剧,他经常一边看电视里的京戏,一边跟着哼。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老人开始关心自己的身体,他到书店买来养生方面的书,照着书本调养自己的身体,他还将有关的养生知识告诉自己的朋友,教他们如何控制老年“三高“。老人没有大的毛病,偶有不适,也很少上医院,都是自己在生活和饮食上进行调节。
老人说:“我整天有事做,心里充实,一切烦恼抛之脑后,这也许是我战胜疾病的原因。” 记者 熊光艳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晋剧现代剧《大红灯笼》剧照
下一篇:太原现代晋剧《上马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