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至15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市龙山剧院演出《五女拜寿》和《胭脂》。此次演出,属于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的“阳光文化直通车”专场演出之“市外剧团”配送项目。来自凤山街道、梨州街道的观众们对演出大为赞赏。每晚剧场内都是座无虚席。
6月24日上午,全国十九块抗日革命根据地老区建设(浙东四明山)峰会开幕式暨《红歌唱响四明山》文艺演出在梁弄镇的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广场隆重举行,整台文艺演出由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精心准备,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和口碑。
衡量一个地方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文化活动的规模和数量,更要看它们与老百姓的距离。自去年12月3日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成立以来,这样的公共文化活动在我市变得越来越多,与普通市民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作为我市又一项公益性的文化惠民工程和今年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文化配送工作,免费将公共文化活动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不少市民认为,这是一项很好的惠民便民措施,不但有助于体现余姚这座文化城市的人文气息,也能实实在在地丰富普通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我市市民的幸福指数。
文化享受零距离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得我市普通市民的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大家迫切希望参与和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所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意义尤为重大。然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诸如设施不完善、投入仍不足、文化活动少、文化资源缺。面对如何补上这些醒目的“短板”的问题,政府的主导作用,备受关注。公共文化服务,既然属于公共,那就该让政府主导,基础或者主干部分就该由政府进行各方面的投入。因此,我市为了弥补这些“短板”,就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成立了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统筹各个职能部门,安排了专门的工作人员,统一调度资源,协同开展活动。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其运行机制和模式,已经显示出了蓬勃的活力,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据了解,从今年3月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开展文化配送工作开始,截止6月底,在短短的4个月时间里,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已经完成各类公共文化演出300余场次。其中,“阳光文化直通车”配送演出151场次,由涉及5类演出团体的14个演出单位在22个乡镇(街道、开发区)的64个配送点进行演出,完成全年计划的51%。“千场戏剧进农村”活动自5月份开始以来,已演出了133场次,由6个演出单位在12个演出点进行演出,完成全年总计划的50%。此外,中心还为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办或者代办综艺晚会、主题活动、戏曲专场等各类演出达16场次。
文化配送活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与好评。2月初,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为黄家埠镇《新春戏曲晚会》特地邀请了浙江赵秀治绍剧团来专场演出,为当地群众送去了一道正月里的文化大餐,受到广大姚西北戏迷的热捧。
月中旬,市姚剧团送戏到十几年来从未有专业剧团演出的城东广场,演出那几天,广场上挤满了成千上万兴致勃勃前来的市民,演出现场的火爆程度,真实地反映了普通市民对精品文化的渴望和对文化配送活动的欢迎。
据陆埠镇文化站站长章子敬介绍,今年3月,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送戏到陆埠镇孔岙村时,引来山岙人们的围观,几乎家家户户摆宴设席,邀请亲戚、朋友前来做客、看戏,附近村庄的人也纷纷赶来观赏,热闹程度堪比春节。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出结束后,很多现场的观众向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激动地表示:“从未想过能免费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以前只能在电视上才能看到此类著名剧团的表演,是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享受到了这么高质量、高水准的演出,希望以后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多。”
中心统筹显活力
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把文化出版、广播电视、报社、文联等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进行了有机统筹,早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自身的主要职能,即文化产品采购配送、文化活动策划承办、文化宣教培训和文体资源开发与利用。如此一来,有效避免了以前公共文化工作头绪众多、牵涉部门多、职能相互交叉又相互扯皮而导致的服务资源分散、组织网络松散等问题,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
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还积极整合省内外各方面的演出资源,半年内,已与省内外四十余个演出团体达成了演出意向,包括省、市级与县(市、区)级戏曲演出团体、歌舞综艺类与话剧、舞剧类演出团体以及民营与国外演出团体等,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浙江越剧团、上海越剧院、青岛京剧院、浙江省话剧团、浙江曲艺杂技总团、上海歌剧院……
同时,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还积极和全市的有关政府部门与乡镇(街道)协调,做好组织策划有关主题活动或者大型文艺演出的工作。马渚镇文化站站长吴春艳告诉记者,以前镇里搞演出活动,主要靠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组织、落实不同的队伍排演节目。但是,镇文化站无论是在人员方面,还是在精力或者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
现在,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文化配送工作可以说解决了她们不少的难题,而且,在演出的质量上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6月29日,在渚山北麓公园举行的马渚镇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之“相约渚山”文艺演出就得到了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马渚普通市民的欢迎与肯定。
像这样与有关政府部门或者乡镇(街道)协办甚至代办的文艺晚会和主题活动,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已经成功地组织、策划了很多场,比较重要的就有“宁波市宣传部长会议专场汇报演出”、“中华文化游宁波游启动仪式”、“余姚市2011年新年音乐会”、“全国十九块抗日革命根据地老区建设(浙东四明山)峰会开幕式”等。
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寿建立告诉记者,根据全市各地的具体情况,通过严密的统筹安排,中心每年将采购400场左右的公共文化产品集合成“阳光文化直通车”,按照全年配送的计划,定时定量地配送到城乡“阳光文化资源配送服务点”,让公共文化的阳光普照城乡群众,努力实现“全市日日有演出,全年村村有戏看”的目标。
满足民意抓服务
虽然截至目前,乡镇、街道要求提供的文化活动供不应求,不过,不能否认的是,在文化配送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需求与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供应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对此,寿建立早有所担忧。他说,随着文化配送工作的逐步开展,群众对文化活动的要求肯定会越来越高,这对中心的策划和组织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配送的文化活动需要不断创新,这样才能真正赢得观众,赢得掌声。
面对现实的挑战,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深入开展了文化配送的调研工作,积极收集并总结全市各地的需求与反响,促进以后的文化配送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同时,在演出团体的选择上,也努力根据各地观众欣赏习惯的不同,合理安排不同剧种、不同剧团。目前,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已渐渐摸索出了这一规律:姚西地区喜欢绍剧,姚东地区喜欢甬剧和越剧,山区喜欢莲花落,而部分城区街道则比较喜欢姚剧。
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早已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市民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公共文化的服务确实需要在如何“对胃口”上下更多的工夫,认真摸清群众对文化的口感,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所以,今天的公共文化建设主要讲究的正是服务,而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更满意的文化活动,正是这项服务的主要目标。
今年1月,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第一个分中心在黄家埠镇成立。据了解,我市其他乡镇(街道)也将陆续成立公共文化服务分中心,以便更好地和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对接,也有利于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更好地配送适合当地具体情况的文化活动,以满足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目前,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正在不断向深处延伸……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戏剧给我们带来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