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闻出版领域第一家主业整体上市的出版企业、全国发行业第一个在主板整体首发上市企业、全国首家党报集团中外合作项目、版权输出项目全国第一、国内文化产业首次进行境外项目招商……
安徽,一个以“徽商”、“大包干”、“黄山”而享誉全国的中部内陆省,它不是首批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却通过自主试点,改革创新,在短短几年之内创造出了引领全国的数项“第一”,跻身于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第一方阵,形成了文化体制改革中全国瞩目的“安徽现象”。
前不久,在合肥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安徽省及十七个省辖市全部被中宣部和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部署联合表彰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
决策者说
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是凝聚思想共识、强化精神动力的迫切需要,是推进转型发展、加速安徽崛起的迫切需要,是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的迫切需要。
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
要像支持工业、农业一样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样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像加大经济发展力度一样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力度,像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一样改善文化发展环境。
安徽省长王三运
安徽经验
1、将文化体制改革列为“一把手工程”,把文化产业列为重点扶持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连续5年每年拿出1亿元作为文化建设专项资金
2、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集团
3、组织开展文化项目招商引资,加快构建文化投融资体系
4、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5、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抢占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
6、着力推进文化“走出去”,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夜幕降临,合肥桐城路上的“天仙配茶戏楼”,门前的霓虹灯亮了。“喜迎客,唱欢歌,茶戏楼里无穷乐。宾至如归今古同,黄梅飘香、情深意浓。”晚上8点半,一曲黄梅调《喜迎客》,在节奏感强烈的现代电子乐伴奏下,拉开了演出的序幕。
茶戏楼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正面带有看戏楼台的包厢,两侧回廊配有小包厢和棋牌室,下层设半封闭包厢,中间大厅置圆桌茶座,颇似过去的戏园子。
90分钟的演出,有演员身着现代服装表演的新黄梅调,也有《天仙配》、《打豆腐》等经典唱段,甚至穿插着京剧、徽剧、杂技、歌舞等节目。台上戏乐飘扬,声声入耳,台下打着拍子,低唱应合,品茶观戏其乐融融。
黄梅戏是安徽的一张文化名片。此前,由于场地等原因,黄梅戏难以天天演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通过实行股份制,将原有的老剧场改造成了“天仙配茶戏楼”。
“无论平时还是周末,都有很多人来捧场。”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处长范荣晖说,“传统戏曲在这里焕发出新的风采,成为当地群众的一道‘文化菜’。”
实际上,茶戏楼的红火只是安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一
院团改革
“改之前,院里征求意见,我说‘都行吧’。不过,现在要是再问我,我肯定说‘改好’,而且是‘早改早好’。”说这话的是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青年演员琚翔。
6月8日下午,在安徽省演艺集团会议室里,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话剧院和安徽京剧院的几名青年演员向重庆采访团一行摆谈起院团改革的亲身感受。
安徽省话剧院青年演员李静回忆,话剧院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非常红火,当她1999年进来时,已变得惨淡。“拿到的服装,有上半截没下半截,还有很多霉洞。排的全都是小戏,有时候还不到10个观众。记得第一场演出下来,人均摊下来只能分到2元钱。”李静说,“院团作风懒散,淡季一两个月没事干,到团里来都瞧不见人。资历老一点的很多当老板去了,已经不会走舞台步了。”
在传统体制下,安徽的省直文艺院团总量小、底子薄、投入少,加之院团资源配置分散不均,市场意识也参差不齐。“只有改革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面对文艺院团的这一状况,安徽决定整合资源,在省直院团的基础上组建安徽演艺集团。
去年2月22日,作为安徽省五大文化产业龙头之一的安徽演艺集团正式挂牌。条件比较成熟的黄梅戏剧院、歌舞剧院、杂技团、话剧院、安徽大剧院直接转企改制,成为集团的子公司;交响乐、民乐则合并成立安徽乐团,与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的安徽京剧院同时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由集团代管,实行企业化管理。
演艺集团董事长张居淮回忆,7个院团加上安徽大剧院,一共才84亩土地,8800万元资金,集团就在这样的状况下蹒跚起步。
首先是转变观念。过去演出更看重社会效益,演员都是进入财政保险箱里的一员,埋头完成任务;现在除了讲社会效益,还要有市场观念,讲投入产出,“减少了纯交流演出,要接演出任务先问能产生多少效益。”
其次是创新理念,包括分配、运营机制、业务模式等创新。集团从过去“养人”变为“养事”,根据项目进行补贴。演员也要出去推票,积极寻找市场。
第三是有政策进行保障。“改革不是做减法,是做加法,不是把过去的包袱一溜儿甩掉。”张居淮说,过去7个院团总共只有300万元创作资金,现在财政连续5年每年拿出2000万元资金支持。
在新机制下,演职人员投入创作、排练、演出“不需要动员”。
“引入竞争机制后,我们年轻人的演出机会多了,大戏小戏不断。”琚翔说,多劳多得,奖罚制度细化,“今年5月份,我的绩效工资是自2000年进团以来最高的。”
“改制后,大家争上每一部戏,每一个角色,排练时兢兢业业,回家后还不忘琢磨。”李静说,演出的多少直接和收入挂钩。过去一场戏需要二三十人,现在只要10个人,大家能多串角色就多串。“如果你去后台,会看到后台简直像疯了,一个人既要演妖怪,又要演菩萨、猴王。我最忙时,曾一个戏演6个角色,要抢16套服装。”
安徽演艺集团边改革、边整合、边演出。时间表排得满,节目单内容多,艺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上了新台阶。改制后复排的原创话剧《万世根本》、黄梅戏《风雨丽人行》,双双荣获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3D全息大型黄梅戏”《牛郎织女》,在国内首次将3D全息科技手段运用于中国传统戏曲舞台。徽韵动漫剧《小红帽梦幻奇遇记》、《黑脸大包公》等则首度为传统艺术融入新的时尚元素。
“转体制、换机制,养精兵、出人才,为的是闯市场、创效益”。张居淮认为,改革本身并不是目的,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解放文化生产力,通过深化改革,以此来推动演艺事业和演艺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二
上市融资
“净资产收益率”、“保税仓库”、“业态创新”、“投资回报率”、“净利率”、“上证指数”、“深证指数”、“资产负债率”……5年前,当这些经济范畴内的专业术语,第一次出现在安徽省宣传部长会议上时,与会者的反应更多是诧异。而如今,这些词汇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
与这种深层改变同时发生的,是安徽对文化资本市场的不懈追求。
走进位于合肥政务新区天鹅湖畔的安徽出版集团大厦,记者注意到,电梯里悬挂着这样的标语:“主动改革,敢为人先,创新闯新。”“时时有激情,人人在状态。”“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
2005年11月,安徽出版集团挂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集团组建并同时完成转企改制的大型文化企业。
安徽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的破冰,也正是由安徽出版集团肇始。
2008年,安徽出版集团重组科大创新,成立时代出版传媒股份公司,成为全国新闻出版领域第一家真正的主业整体上市企业。按出版集团持有的各类股权市值计算,截至去年底,集团总资产已过118亿元,净资产90亿元,等于再造5个出版集团。
2010年1月18日,“皖新传媒”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发行领域第一个在国内主板市场整体首发上市的文化企业,上市首日,新华发行集团市值突破160亿元,一跃成为全国公司市值第二的文化企业。
从2002年9月组建集团,到成功上市,安徽新华发行集团用了不到8年时间,就完成了从一个有着60多年历史、近百个分支机构、资产遍布城乡的老国企,向产权多元、多业并举、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现代企业转变。
皖新传媒成功登陆A股市场,也标志着安徽成为全国唯一在出版发行领域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的省份。
安徽如何做到这一点?
“上市融资对工商企业来说早已不是新鲜事。在文化领域比较少,主要是没有多少市场主体,或者认识不够。”安徽省委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康福升表示,通过资本市场,一样可以推动文化市场繁荣。
“改革,需要‘换脑袋、换思路’。”安徽出版集团董事长王亚非说,要提升文化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不仅要让产品更有特色,还要向四面发射,让文化走出去,求得更大的发展。
对文化企业来说,大发展就要有大投入。康福升说,文化企业大多小、弱、散,靠产品和服务来壮大发展比较缓慢,而引入资本则可以引导文化企业快速进入快车道。资本从何而来?如果通过银行贷款,需要还贷款,还要付利息,加之现在国家提高准备金、数次加息,对企业影响比较大,银行贷款越来越难。而通过企业上市,出让资产,引入资金,则有利于把一个传统企业培育为合格的市场主体。“这就好比女孩子穿上红舞鞋,站在舞台上,要接受众人的注目。”
“整体上市,需要豁免权,要和很多部门进行沟通,一项一项落实。在国家宏观政策、领导支持,加上企业自身努力下,共同推动文化企业上市。”康福升说。
关键词三
新兴业态
早上9点不到,位于芜湖市城东新区的方特梦幻王国前,早已排起了长队。
天空淅沥下着小雨,在这个被称作“中国的迪斯尼”的现代综合性主题公园里,户外游乐项目没有开放。不过,放暑假的孩子,从南京、杭州等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仍然兴致不减,《水漫金山》、《盘丝洞》、《魔法城堡》、《古文明之光》……一个个有趣、刺激的室内项目激起惊叫声一片。以高科技为核心表现特色主题,方特梦幻王国将动漫卡通、电影特技等国际时尚娱乐元素和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精妙融合,创造出充满幻想和创意的神奇天地。
方特梦幻王国是芜湖方特二期,刚刚开业不久。在位于芜湖长江大桥开发区的方特一期方特欢乐世界,游客更是络绎不绝。从2006年9月深圳华强集团投资开发,到2007年10月建成试营业,2008年就接待游客19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37亿元,2009年接待游客20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6亿元,去年五一长假门票收入已经超过黄山。皖、苏、浙、鄂、沪,各地的游客齐聚方特,为芜湖文化产业贡献了一场消费盛宴。
不仅如此,在方特欢乐世界所在的大桥区,过去,很大一部分面积甚至还是荒滩荒地,大型住宿、餐饮、高档零售企业基本为零,方特建成以后不到两年时间就增加了100多家商家。方特除了可以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6大产业外,更间接影响了金融、保险、通讯、医疗、农业等数十个关联产业。
“方特让人们认识了什么是文化产业,动漫数字电影怎样变成一个主题公园,这个产业需要怎样的高科技支撑。除了给我们带来旅游经济效益外,对芜湖动漫产业发展也是一种实景式的教育。”芜湖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孔令才说。
方特的成功更坚定了芜湖发展文化产业模式的选择:一是要创新,要有特色,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二是科技含量高,先进、新兴有市场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有聚集效应,能迅速产生效益。
新型业态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动漫产业。
如果说院团改革是安徽在全国性文化改革规定动作上交出的满意答卷的话,那么,动漫产业等新文化业态的异军突起,则是安徽在自选动作上的又一次漂亮起跳。
2007年,国家一次性批准合肥、芜湖两个国家级动漫基地,属全国首例。在合肥,经过3年建设,集聚了包括北京幸星、泰山在线、开心网等知名企业在内的81家数字动漫企业,2009年数字动漫产业实现产值1.5亿元,2010年就超过5亿元。
58集动画片《黑脸大包公》,成为登陆日本市场的第一部国产原创动画片。原创漫画《三国演义》,是目前我国售出海外版权最多的原创漫画产品。学习型系列动漫图书《魔术笔记》,成为国内第一个被苹果公司列入平板电脑的上线阅读内容。
“动漫产业链条很长,衍生产品及相关服务很多,带动性强。”康福升说。以合肥为例,依托动漫剧《黑脸大包公》开发舞台剧和玩偶产品,品牌价值就超千万元。
除了动漫,在安徽,手机报、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网络广播等新媒体新业态方兴未艾,已初步形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格局。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走进互助土乡
下一篇:将“秀”京剧唱段 黄梅戏《江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