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匣子”难忘

小时候,家里有台收音机,那时叫它“戏匣子”。虽然时隔三十年之久,我依然清楚地记得它的样子:半块砖大小,黑色的塑料外壳,正面扬声器部分蒙了一层洁白闪亮的铝皮,红色的指示针,看起来很漂亮。它收的台很多,声音还特别清晰、洪亮,在当时,这也算是一件不小的“家用电器”了。然而,就是这个小小的收音机给我们全家带来无尽的欢乐,伴随了我的童年,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我除了父母之外的又一个启老师,甚至影响了我的人生。

那时,父母劳累了一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听戏,听上一段戏之后,浑身的疲惫顿时消失地无影无踪。他们最喜欢是悲壮激昂的河北梆子和平缓流畅的评剧,有时也听听豫剧、黄梅戏。受他们的影响,我和姐妹几个从小也特别喜欢戏曲。特别是夏日的夜晚,吃了饭,全家人聚在院子里,围在收音机旁,沉浸在那优美的唱腔里,王玉馨的高亢,银达子的委婉,新凤霞的伶俐,令人如痴如醉。这是我最早接受的艺术熏陶了。时至今日,我依然特别喜欢听戏,就连如今很少有人知晓的河北地方戏——老调,我也特别爱听,甚至还能简单地哼唱上几句。

除了戏曲,它还给我们送来最多的是评书和小说。如果说戏曲难以被年青人接受的话,那么评书大家肯定都喜欢,特别是像我这个年龄阶段的人。那时收音机里播放的评书几乎从早一直播到晚上,刘兰芳的《岳飞传》、《杨家将》,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单田芳的《隋唐演义》等等,全天不断。说书的人描述得活灵活现,听书的人兴高采烈,而且是百听不厌。有时候,姐弟几个常常为争夺收音机而争吵不休,但只要打开收音机,马上全都安静下来。后来我粗略统计了一下,从最早的《风神榜》到近代的《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我把中国的历史几乎整整听了一遍,有的年代甚至听了数遍,总计达几十部之多,许多历史人物、江湖英雄及其故事至今清晰的记得。这不仅使我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而且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功底,在以后的学习中减轻了不少的负担。

时间久了,收音机出了故障,只好拿到镇上去修。没有它的日子,全家人心里空荡荡的,干什么都无精打采,盼着它早点修好。然而,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那家修理部失了火,“戏匣子”也葬身火海。听到这个消息,一家人心疼不已。特别是我们姐弟几个,心里别提多难受,感觉生活一下子失去色彩。就在我们为失去一个好朋友好伙伴而伤心的时候,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父亲就花了二十多元买了个新的,而且比原来的那个还要大,样子还要漂亮,声音还要洪亮。要知道,父亲一生特别节俭,二十元相当于他半个多月的收入!看着这台崭新的收音机,全家人脸上的不快一扫而光,小小的院落又充满了欢乐。

如今,收音机早正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取而之的是电脑、电视、手机。但是我对收音机情有独钟,依旧保留着听收音机的习惯,特别是晚上值班的时候,喧嚣的一天终于告一段落,静静地听上一段相声或者音乐(很难听到戏曲了),全身心都沉浸在那优美的旋律和欢快的笑声中,疲倦缓解了,烦恼和不快也随着那无形的电波消失得干干净净。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