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了,留下一部其主导创作并影响几代中国人的伟大作品。
他还在,他永远活在我省戏剧界晚辈的记忆中、作品里。
昨日,我省著名编剧梅少山追悼会在武昌举行。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副省长张通送来了花圈,表达对这位老艺术工作者的由衷敬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有关负责人,全省文艺界代表以及喜爱他的观众来到现场,怀着沉重的心情送老人最后一程。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梅少山依旧保持着一贯的开朗与幽默。他笑着对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的老伴说:“这一回,我可能要闯到沟里去了。”在告别艺术人生的前一个星期,省艺术研究所老干部支部负责人接到老人的电话,原来,他放心不下的一件大事是,要上交党费。“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放到了戏剧中。一个人为人民做了事情,人民不会忘记。”著名表演艺术家、歌剧《洪湖赤卫队》第一代“韩英”扮演者王玉珍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悲痛地说:“梅少山始终是我敬重的一个人。当年他带领我们一起到洪湖体验生活,给大家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勤恳。他的离去,是中国戏剧事业的一个损失。”
精益求精、实事求是,是梅少山一辈子坚持的艺术准则。1986年,我省排演了省老领导李尔重创作的京剧《王昭君》,在武汉剧院首演时,一些热心的票友却并不买账,认为艺术上有待改进。时任该剧创作小组组长的梅少山果断推迟了本拟当年进京演出的计划,与主创人员一起投入到深度修改完善之中。他说:“既然观众有意见,说明我们还有更大提升空间。惟有出精品,才能对得起艺术良心。”
荆州花鼓戏是我省地方戏曲的艺术奇葩,花鼓戏名家沈山是该剧种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听了沈山的弯一弯,三天可以不吃鱼肉饭”的顺口溜,至今还流传于江汉平原一带。而今,我们能看到的沈山演出花鼓戏名段的录像资料,正是在梅少山的主导下得以存留的。国家一级导演、省艺术研究所电视部原导演杨世雄深情回忆说:“当年录完资料不久,沈山就因病离世。人在戏就在,人走戏就没了。如果没有梅少山的极力挽救,一些地方戏的原始样式可能要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梅少山是我从事戏剧导演的引路人。”著名戏剧家、国家一级导演丁素华清楚地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全省编导研习班、读书会的开办盛况,“我当时是省艺术学校的教师,经常去蹭课。梅少山每次遇到我就说,‘好,多学点没坏处’。”1990年,丁素华从教师岗位走上戏剧导演之路,先后导演了花鼓戏《原野情仇》、《生命童话》和曲剧《刘秀还乡》,摘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导演奖等众多奖项。
“省艺术研究所作为研究、辅导戏剧创作的单位,不能图名图利,工作能得到基层院团的认可,就是最大的享受。”梅少山生前常挂在口边的话,令著名剧作家、省艺术研究所现任所长胡应明感慨万千。“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想到的还是戏剧,想到的是不给组织增加负担。他惟一愿望是看到更多的湖北戏方精品剧目能走到全国。”
常演不衰的歌剧《洪湖赤卫队》今年再度巡演全国,向建党九十周年献礼,病中的梅少山为之兴奋,也为之自豪。著名艺术家、国家一级导演、省歌剧舞剧院院长梅昌胜深情地说,“《洪湖赤卫队》的每一个音符,每一句唱词,都为全国观众所熟悉,这在中国民族歌剧史上是少见的。老一辈艺术工作者将我省地方戏曲与歌剧相融合,用最朴素真挚的语言奉献的这部伟大作品,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主创人员之一,梅少山为歌剧《洪湖赤卫队》的诞生与走向全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创造性地将地方戏曲与歌剧嫁接,开创了中国民族歌剧的先河。梅少山推动创办的全省戏剧编导研习班,为我省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有力促进了湖北向戏剧大省迈进。”省文化厅原副厅长、省戏剧家协会原主席沈润学这样评价说。
而今,湖北正弹奏着由戏剧大省向戏剧强省跨越的动人乐章。人们不能忘记,梅少山作为一个强音符,与几代艺术工作者一起,共同奏响的荆楚戏剧史上的辉煌篇章。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我是君王,你就是那贵妃
下一篇:伯乐列阵 静待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