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里 梆子戏迷在等他(组图)

 


26岁的“戏疯子”冒雨与尖岭社区戏迷切磋技艺,推广家乡戏

7月29日上午9时30分,是河北梆子达人李永红与尖岭社区戏迷们“约会”的时间。为了赶在暴雨之前到达,他5点30分起床,从新乐曹村赶往汽车站。不料路上还是赶上了下大雨,积水成河,自行车前轮陷入一个土坑,把他甩出很远。他重重地摔在水中,浑身湿透,多亏身体灵巧没有受伤,回家换了身衣服,继续往石家庄赶。尖岭社区的河北梆子戏迷在等他,他不能让大家久等。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梓
实习生 张培 许乐
有人说他学戏像疯子
26岁的李永红身材瘦弱,嗓音洪亮,举手投足透着一种艺术气质。
他至今也弄不清楚自己为何痴迷河北梆子。其家人都是农民,没有人喜欢唱戏,也不愿意听戏。而他不一样,当小伙伴们梦想当歌星、舞星的时候,他却对河北梆子情有独钟,上初中的时候就跟着磁带学唱天津河北梆子剧团的女老生王玉磬的《辕门斩子》。他说,那个时候他在班里挺淘气的,经常在班里上英语、政治、历史课的时候听王玉磬老师的唱段,突然喊一嗓子,把老师和同学们吓一跳,高中没念完就回家务农了。可他无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家里,说唱就唱,即使夏夜在房顶上乘凉,他也放开喉咙唱一段。有人说他学戏像个疯子,他不在意,也从未灰心,“我认定了这条路,就一定要走下去!”
他成了团里的“戏包袱”
前些年,河北电视台《戏苑乡音》栏目办得挺火,李永红就想参加比赛。可他只唱了一两句,就被打断说:“回家等通知吧!”然后就没了音信。他不死心,继续报名,结果六次报名参赛,结局都一样没戏!直到他遇上了这个栏目组的严文庆先生,才让他看到了希望,从面试到录制节目不到20天。那次他未能进入决赛,只拿了个“优秀擂手奖”。
严文庆先生觉得他很有潜力,就把他保送到新乐戏校,培训了三个月。之后,老师就对他说:“你唱得太好了,我们教不了你,送你到剧团演戏怎样?”于是,他便成了保定北方梆子团一名演员,跟团学习演出。在这个团里,他一呆就是五六年。
他谦虚好学,善于琢磨,很快就成了团里的“戏包袱”、台柱子,老生、三花脸,什么角色也能演。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辞去剧团工作,回到新乐老家。
家乡戏应该有更多戏迷
今年7月,李永红报名参加了全省戏迷电视擂台赛,经一场场角逐,他荣获河北梆子组全省周冠军、月冠军,一举成名。河北省著名表演艺术家彭蕙蘅、刘凤岭评价他“真假嗓转换自如,气息贯通,这对于一位年轻的男选手来说,实属难得”。
石市尖岭小区的戏迷们很喜欢李永红的演唱,通过本报跟他取得联系,请他到社区表演,推广河北梆子艺术。
7月29日上午,李永红冒雨如期而至,跟这个社区的十几位戏迷切磋技艺,演唱了两段河北梆子。京剧票友孙金良、贾彩霞、李淑华等先后演唱了《甘露寺》、《春秋亭》等。石纺二社区的柴苓芬闻讯也赶到尖岭小区,演唱了一段《大登殿》。柴女士说,他们小区就她自己唱河北梆子,感觉很孤独。李淑华说,尖岭小区也没有唱河北梆子的,感觉喜欢京剧的居民多。但河北梆子是河北人的家乡戏,应该有更多戏迷才对。李永红说,河北梆子最早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和京剧都属于板腔体,富有浓厚的河北乡土气味,唱腔高亢激昂,铿锵有力,他会跟社区戏迷一起努力,振兴家乡戏。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