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记者刘春梅实习生唐维伟摄影陈羽啸
●在新场地加座位,向茶楼借椅子,又上街买20个塑料凳,还是不够用
●87岁的杨云华来晚了,干脆坐在剧场外面的台阶上听,听到精彩处,他还能跟着哼几句
昨日中午1点半,成都望平街川茶宾馆二楼,熙熙攘攘的戏迷将梅花川剧演艺中心的门口挤了个水泄不通。演员还是那些演员,戏迷多是那帮戏迷。名字改了,由一心桥剧团改为梅花川剧演艺中心;演出场地换了,由年代久远的老房子搬到装修一新的新场地(华西都市报7月31日曾报道)。
虽然早有准备,但昨日在新址的第一场戏,还是让班主胡雪梅夫妇有些意外:大约300位戏迷来捧场,在新场地加座位,向茶楼借椅子,又临时上街买了20个塑料凳,还是不够!
新址首唱
加座借椅子 仍不能满足戏迷
8月4日,一心桥川剧团搬家。
昨日,是剧团在新址唱的第一场戏。为了这场戏,胡雪梅和廖晓建夫妇已准备了半个多月,但昨日中午的“壮观”场面,仍让他们有点措手不及。
“以前2点多都还在售票,这次1点10分就停止了。”廖晓建说,昨日至少有300新老戏迷来听戏。400多平方米的剧场里,本来有140张蓝色沙发椅,考虑到当日可能出现特殊情况,他们提前加了100多张从老场地带来的椅子。“但这样还是不够,又跟隔壁的茶坊借了10把椅子,仍不够,就派人上街去买了20个塑料凳。”
即便如此,还是无法满足新老戏迷的热情。还未到开戏时间,剧场里就已坐满人,门口站着来得稍晚一些的人,而更晚一点的,只有在门外找地方听。
火爆场面
老戏迷来晚了 门外听戏过瘾
下午2点,演出正式开始。按照川剧传统,第一曲是《灵官镇台》来“镇台”。随后《上游庵》等经典折子戏被再次演绎,台下不时爆发出叫好声和鼓掌声。
87岁的杨云华坚持观看一心桥剧团的演出已有2年。得知剧团搬到新址后,昨日他专门坐公交车从昭觉寺赶到望平街。尽管提前半小时到达,但还是晚了,这时已停止售票,剧场门口可供站着观看的位置也已人满为患。
杨云华干脆拿出杯子泡上茶,掏出扇子,坐在门外的一处台阶上,一边喝茶一边听。杨云华说,这样在外面听着也能过戏瘾,听到精彩处,他还能跟着哼上几句。
与杨云华一样围在外面听的还有不少人,但大部分不像杨云华这么淡定。听到高潮处,他们多是踮起脚尖,伸长脖子,使劲想看到舞台上更多的场景。
未来发展
演员精心准备 以后将添变脸
与台下观众的热情相对应的,是演员们的精心准备和演出。演出开始前,20多名工作人员在后台忙得不可开交,化妆,换衣服,准备道具。与以往不同,这次服装、头帽等都是全新的。
胡雪梅说,虽然场面隆重,但她还是提醒演员们不要太紧张,平常心才能发挥出最好水平。嗓子已经恢复的她,昨日也上场出演了《长生殿》里的杨玉环。
与旧址相比,新的服装间设施齐全,有专门的道具室。另外还有一个小房间用来做监控室,4个摄像头同步监控剧场各个方向的情况。“主要是为了戏迷的安全,万一发生什么事,我们这里随时都能看到。”廖晓建说。
胡雪梅憧憬着,今后剧团还将在新址增加新节目,“陆续开设变脸等川剧绝活。”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木偶变脸情缘(图)
下一篇:老唱片中的爱情传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