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沛:为北京人画故乡

总有北京人跟我抱怨:“再怎么困难你还有故乡可回,我们是没有地方退的人,哪儿还有故乡,出生、长大地方要么是地铁口,要么就快要变成地铁口了。”拜访过住在景山西街的刘香成,他和伴侣凯伦·史密斯就住在胡同口的四合院里。凯伦每天早上都拿着“年票”穿过景山公园,去景山东街的工作室。刘香成是美籍华人,凯伦是英国人,上世纪90年代来到北京买下大杂院,翻新后入住。当初那个大杂院里的27户人家,谁也不知搬去了哪里,他们大概早就没了晚饭后去景山下遛弯的习惯。

在胡同里长大的中法混血儿华新民,上书一封又一封,集成了一本《为了不能失去的故乡》,也没能留住金融街(6.82,-0.17,-2.43%)威斯汀酒店所在地的原先那栋保存完好的大院子。

保护胡同不是一个新话题。当城市的发展不可逆转时,退一步看,我们需要记录者。

杨沛是北京人,他从2001年开始,带着画具,从大栅栏、北锣鼓巷到前鼓楼苑一路为胡同写生。《胡同胡同》在鸟巢附近的玲珑塔三层的塔奥艺术中心展出,展期只有一周左右,到8月9日结束。在开幕的当天,史无前例地挤满了人——这个相对便宜甚至可以谈到免费的场地,通常都是新人来做展,和798艺术区、草场地艺术区及诸多美术馆相比,人气稍显低迷。

这些人里有杨沛在遂安伯胡同的老街坊、画胡同时给他送过烤白薯的大妈、北昆剧团的老同事……这些白发老人们热络地打着招呼,京腔在头顶上自由来去,一位大姐在画里找到了自己儿时的家,立刻招呼街坊们来看,这种胡同式的热闹实在是画展上少见的场面。

杨沛其实不是画家,严格来说,他的工作单位是北方昆剧团,画画是40岁以后才学的。他建国那年出生,自小学戏,学书法,学诗词,拜“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先生为师。后来对国画感兴趣,就偷偷跟着师母、著名画家潘素学画。先生知道后,就说了一句话:“现在的画坛不像话,你得好好学,把风气正过来。”

张伯驹先生说“不像话的画坛”是指上世纪70年代末,杨沛那时候还在昆剧团里做书法字幕的工作。这话给他的使命感一直在心里。43岁时,杨沛去中央美院学画,44岁开始画素描,此后一年国画,两年版画,两年油画。“写实油画我比好多学生都努力,比如都是学十年,他每天画三四个小时,我画十个小时。我这人笨,拙,全国有七八亿人估计都比我聪明,所以我得踏踏实实的。”

杨沛到现在还领着北昆的工资,2700元一个月。他的太太林桂枝帮他打理许多事,桂枝是香港人,“1989年11月15日北昆去香港演出,第一天的折子戏《天罡阵》,字幕是杨沛的书法。”——20多年过去,当天的细节桂枝全部记得。当时坐在台下的桂枝看到这些字就被震撼了,她决定去见这个写字的人。后来他们有交往,谁知道1993年她辞去了香港奥美的职位,跑到北京来和杨沛结婚了。

桂枝是北京奥美的首席文案总监,在金宝街的华丽大厦上班。“有些事很神奇,说不清楚。我太太现在上班的地方,就是我的老家,遂安伯胡同。金宝工程是2001年开始的,遂安伯胡同的大部分房子都被拆了,我的家也是,只留下33号院在半截死胡同里。我太太午饭后出来溜达,她总觉得我的母亲就坐在那33号院里,屋里还摆着首饰盒、点心盒,外头时令花卉若干。我母亲是个格格,一直住在胡同里。”

桂枝虽没有住过胡同,但她一直支持着杨沛做这件事。

十年里,杨沛的生活就是从顺义开车进城,挨个儿在那些胡同口停下,支起画架,站在那儿画两三个小时。有一个夏天,他画得忘了吃饭,饿得头晕,胡同里一个院门推开出来一大妈,递给他一个烤白薯,“五六年过去了,香犹在口。刚才那个大妈在展厅门口一眼就认出我来,她还记得那个烤白薯。其实胡同在我的印象里,建筑层面的东西很少,最多的是人情味,是北京人的居住方式,是一种共生、融合的状态。”

在画画的十年里,他捡起来不少回忆。2003年,杨沛画了棕树斜街,他记得门楼上有“一品香澡堂”几个字,老招牌砌在了砖里,就一起画到画里。2009年,他开车时听广播,才知道这“一品香”是当年京剧泰斗马连良和曲艺大师刘宝全经常一块去泡澡的地儿,俩人常在“一品香”切磋技艺。而在50年代,马连良正是杨沛学戏的戏校校长,有一回他摸着杨沛的脸蛋儿问:“班里学生们都好吗?”——看着《棕树斜街》这画,杨沛还能感到自己的脸颊被马校长摸得火辣辣的感觉。

杨沛画的时间越久,技法纯熟起来,风格也发生过变化。“有一段时间,就是你面前的这组画,有画廊跟我说,颜色很好,青灰色,高级,像俄罗斯式的油画,要我接着往这个路子上走。我偏不,我不进市场,不靠画挣钱,不想被画廊指挥。后来再也没有画过青灰色的调子了。”

“2008年为了奥运会,好些胡同的老墙都被刷上了新的‘北京灰’”,而且一去胡同,听到的都不是北京话,北京人搬走了,把房子租了出去,这就好像你的老家里住了一群外人,那感觉太怪了。”

为北京人画故乡的杨沛,也因着“故乡”气氛的逐渐消失,不再去画胡同了。好在他还留下了这百八十张的画。他很倔,不会卖,要么留给女儿京京,要么捐给博物馆。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