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文化部在北京举办了2011年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参演剧目32台,其中戏曲26台。这次展演是对当前戏曲现代戏创作的一次检阅。认真总结创作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现代戏创作应该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英模人物如何典型化?着力表现内心情感和思想境界
参演剧目中有多台是表现革命历史和当代英模人物,这些作品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这些作品展现了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壮阔图景,构成了绚丽的历史画卷;二是在革命先烈和当代英模人物身上体现了先进思想和理想光辉。历史的人物有陈铁军和周文雍(粤剧《刑场上的婚礼》)、江姐(京剧《江姐》)、刘胡兰(豫剧《铡刀下的红梅》)。当代的英模人物李四光、申纪兰、王伯祥、王瑛、吴仁宝、李连成等被搬上了舞台。创作者不仅表现他们的先进事迹,而且着力表现他们的内心情感、思想境界。农村女劳模申纪兰自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一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她的成长历史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共和国的历史(上党梆子《西沟女儿》)。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百姓书记”的王伯祥(吕剧《百姓书记》)心底无私,严于律己。这些英模人物都有一颗强烈的忧党忧国之心,舞台形象真实地表现了这些英模人物的原型,所以观众感到亲切。英模人物作品丰富了戏曲文学的语言。有些英模人物的语言很有哲理,如《村官李天成》的“吃亏歌”,说当干部就是要吃亏,肯吃亏才能挺起腰杆有作为。这样的语言掷地有声,艺术创作应该贡献更多这样的思想提炼。
艺术创作重在探索和积累。由于现代戏创作本来难度就较大,而有些作品创作演出的时间尚短,所以在艺术上提高的空间很大。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如何更加典型化,对于英模人物题材作品来说,依然是一个艰巨的课题,尚待攻克。
如何表现和阐释现实?直面社会矛盾 打破既有模式
以现实为题材的现代戏怎么阐释现实和表达现实?从这次展演中,我们看到了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回归。《西京故事》等多部现代戏对现实社会矛盾的揭示和思考,体现了剧作家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气。《西京故事》写罗天福一家进城后的酸甜苦辣,表现在经济转型期农村人渴望到城市谋生活、求发展过程中的遭遇。因为城市的生活水平比农村高,城里人觉得比农村人高出一等,所以像罗天福这样有一定文化的农村人就追求实现“西京梦”。尽管他有技术,儿子、女儿又都考上了大学,但还要被某些城里人所歧视。他的儿子甲成学习成绩优秀,但在同学的特殊照顾中感到失去了尊严。这是一种深层的文化心理,它并不会因为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很快改变。剧作家陈彦说写这个戏是为了表现对农村人和农民工的尊重。作家的这种态度首先就值得尊敬。作品提示我们重视这样的问题,对于改变文化心理,构建和谐社会,是有重要意义的。
另一部秦腔《秦腔》是根据贾平凹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小说描写农村变革中传统文化和乡土观念所受到的强烈冲击。秦腔演出更集中表现了群众对传统艺术和乡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同时也揭示了生活发展中出现的“悖论”——华丽的酒楼在农村的土地上建起来了,农民勤恳朴实的精神,辛勤耕作的传统就会丧失吗?生活现代化了,有几百年历史的秦腔就会“无可奈何花落去”吗?河北梆子《日头日头照山乡》、蒲剧《山村母亲》涉及到中国传统乡土社会里家族矛盾、贫富利益冲突、崇高的母爱被功利的现实蹂躏等问题,反映出当下部分群体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另外一些作品则表现了平凡人物的高尚情操。苏州滑稽戏《顾家姆妈》写一个保姆阿旦数十年自觉自愿地抚养主人抛下的一对孩子,历经困难和委屈而无悔。甬剧《宁波大哥》里两个宁波籍小人物相互扶持,走出生活困境。内蒙古二人台《花落花开》里车祸肇事者真诚,死者家属宽容。这些普通人的身上体现了基本的人伦和价值观,在今天显得特别可贵。
有些社会矛盾,在生活中就不易解决,在短短的两个小时演出时间中硬要解决,就难免显得勉强。这就要求我们的剧作家、艺术家打破既有的创作模式,勇于独辟蹊径,在舞台上更艺术地展现多彩的现实生活。
如何创新表述方式?减少大制作 重视戏曲本体
戏曲艺术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现代戏创作也在推动着戏曲艺术的创新。
首先是现代戏不断出现新的人物,它就要求作品的音乐唱腔、表演风格和表演手段都要与塑造新人物相适应。塑造英雄人物历来是一个难题。深刻理解英模人物又能通过准确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对戏曲演员是艰难的挑战。从这一批现代戏作品看,很多优秀的演员发挥了出色的创造,塑造出具有崇高思想而又可爱可亲的新的人物形象。王红丽扮演的刘胡兰,周婧扮演的江姐,华雯扮演的王瑛,刘秀荣扮演的宋庆龄,张辉扮演的李四光,都对传统的表演有新的突破。
第二,革命历史题材创造新的叙述方式。革命历史题材使剧作家、艺术家获得许多艺术的创新点。如湘剧《李贞回乡》写共和国第一位女将军李贞回乡,作品把历史与当时的现实交叉起来,表现李贞对从前的战友、乡亲以及从前的丈夫新的认识。这段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对今天的干部却仍有深刻的启示意义。这部作品表明,革命历史题材可以而且应该有新的写法。
第三,对戏曲本体的艺术价值有了更充分的认识,更重视发挥戏曲自身的表现功能。这些现代戏无论是古老剧种还是较年轻的剧种,无论是大戏还是小戏,都有鲜明的剧种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有的作品剧本偏于写实,念白、歌唱与舞蹈动作力求结合得更紧密,使舞台演出有较强的节奏性。为大家所诟病的“大制作”的倾向显著减少。一些导演在现代戏创作中努力追求技术创新与传统手法的结合。已故著名导演余笑予执导的黄梅戏《李四光》运用圆柱形墙幕,使这一表现科学家的作品更具“科技”色彩,而演员的表演在灵活空阔的空间中也可得到充分的发挥。
展演只是现代戏创作冰山之一角,现代戏创作中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等基本问题还有待实践和理论更合理地解决。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下一篇: 戏曲名家纷纷亮相《梨园漫步》七夕晚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