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乃一声山水绿--宁夏文化体制改革侧记

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不仅常常借助于改革,而且是与改革密不可分的。就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改革史。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我国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让亿万人民品尝到了丰硕的改革成果。现在,新的改革蓄势待发,全国的文化单位又踏上了改革的新征程。

久负盛名的塞上江南,绿色葱茏,瓜果飘香,正进入最迷人的季节。8月1日,宁夏召开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动员大会,又启动了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春光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又一次发出改革动员令:将所属的46家非时政类报刊全部转企改制,其中19家将在今年年底改制,另外27家也将在明年8月实现改革目标。

就在3个多月前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会议上,宁夏与全国另外11省市自治区一起受到通报表彰。作为一个经济文化基础薄弱的自治区,宁夏因与经济文化发达的省份站到了一个领奖台上而备受瞩目。现在,宁夏积极推进新一轮改革,又一次站在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前列,再次印证了宁夏人“小省区也要办大文化”的雄心壮志。

宁夏地处内陆,面积小、人口少,但有抱负的宁夏人提出:“宁夏虽小,但发展气魄不能小,对国家的贡献不能小!”

 宁夏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但有志气的宁夏人提出:“宁夏虽然基础落后,但改革的步伐不能落后,改革应该、而且可以走在全国前列!”

不等,不靠,不迟疑,不观望,不攀比!宁夏的文化体制改革,没有左顾右盼,没有强调客观,没有被动应付,而是创造条件、积极推动、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此,宁夏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确保文化企业做大做强、适应市场竞争,确保转制单位和人员的根本利益,此外还从财政、税收、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

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文化体制改革高度重视、全力支持。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自治区主席王正伟都对此作出过明确指示。围绕文化体制改革,宁夏自2008年以来先后召开5次大会。今年7月15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体制改革办主任尤艳茹又主持专门会议,将全自治区文化企业的原有划拨土地转换为出让土地,给转企的文化单位以有力的支持。宁夏还创造性地制定了“一企一策”“一团一策”。各种优惠政策,有效地解决了改革中的各种问题,解除了转企职工的后顾之忧,舒缓了社会矛盾,激发了人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使得文化体制改革从“要我改”迅速转向“我要改”。而得到多数人拥护、支持的改革,自然就一帆风顺。

 改革,就有成效;改革,就有回报!近年来,宁夏不仅主动投身改革,而且较早地品尝到了改革的成果:宁夏的广播电视在2004年就实现局台分离,有线电视台、无线电视台与广播电台合并重组,整合了资源,壮大了实力;2006年,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宣告成立,整合了自治区直属的七报两刊一网,成功地举办了房·车生活文化节等许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良好的活动;2009年,宁夏又将新闻媒体中的经营性业务剥离出来,分别成立宁夏广电传媒集团公司、宁夏报业传媒公司,将全区出版发行单位整体转制为企业,创办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成立50年、曾创造不凡业绩、也曾陷入困境的宁夏电影制片厂(影视剧制作中心),以及曾面临诸多困难的宁夏话剧团,也在这一年整体转企改制。宁夏的文化体制改革,由此向纵深推进。

 改革还在深入。去年,宁夏完成了广电网络的整合,将电影发行、放映单位全部转成企业。今年,宁夏又将宁夏歌舞团、京剧团、秦腔剧团、银川市秦腔剧团和此前改制的宁夏话剧艺术发展公司整合为一个机构——宁夏演艺集团。几年来,宁夏的文化单位有247人转换了身份,有550人核销了事业编制,有3871人从事业单位进入转制企业,以新的身份开创新的业绩。

一批有活力、有实力、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一诞生就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很快就创造出不凡的业绩: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组建后与中国出版集团又进行重组,很快就打破了各种限制,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仅去年一年,他们就与伊朗、埃及、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的出版机构签署了版权贸易协议,并且出版了11部波斯语、阿拉伯语图书,在全国同行业的排名也迅速上升。曾被誉为全国文艺团体“一面旗帜”的宁夏话剧团,在转制后进一步焕发生机,演出场次、经济效益、人均收入均大幅度上升。曾因电影《画皮》创造2.5亿元票房的宁夏电影集团公司,最近又满怀信心地投拍了《画皮》的续集,再续“小省区拍大片”的辉煌。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和宁夏话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视察,对他们改革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文化体制改革,使宁夏的文化越来越发达、设施越来越完善、传播越来越迅捷、交流越来越活跃、创作越来越繁荣、效益越来越突出。现在的宁夏,群众文化天天有,广场文化周周有,节庆文化月月有,大型活动年年有。“百乡千场”送戏下乡每年都超过1500场,广场演出每年都超过1200场。其中,“清凉宁夏”“湖城之夏”已成为颇具魅力的文化品牌。各具特色的文化交流活动,让宁夏成千上万的回汉群众在自家门口就品尝到了别具风味的文化大餐,仅近两年就有国内近百个、国外十多个艺术团体到宁夏演出各类剧目。与此同时,被列为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的大型原创回族舞剧《月上贺兰》,不仅在全国巡演了80场,而且到埃及、卡塔尔、阿尔及利亚等国家演出,宁夏京剧团的京剧《海上生明月》还演到了我国宝岛台湾,宁夏的西夏文物、丝绸之路文物展到了欧美,宁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远赴迪拜展示魅力。

 现在,宁夏的文化人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前途,工作有劲头。

据有关部门2010年年底统计,宁夏区直5家转制文化企业去年的主营收入比上一年增长了36.8%,利润比上一年增长了1.65倍,全自治区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增长了14%,今年前几个月又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2006年调入宁夏人民出版社(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的前身)的石晓燕,通过公开竞聘,成为集团下属的人民出版社的常务副社长。像她这样通过竞争上岗而走上领导岗位的,在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71人。目睹这几年的变化,她有很深的感受:“转企改制,不仅改变了职工思想观念,也改变了职工的精神状态。大家干事创业的信心越来越足了!”

也许,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杨宏峰的话能表达许多参与改革者的共同心声:转企改制,激发了文化单位的活力:体制、机制活了,可以以企业法人资格参与各类活动、各类竞争了;资产盘活了,融资渠道拓宽了,干事不愁钱了;人的因素被激活了,积极性、创造性、主观能动性都可以充分发挥了。

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春光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说到底就是破解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现在,宁夏又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新一轮改革。各文化单位正按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的要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改革的春风,催醒了沉睡的荒野,吹绿了宁夏的山川,吹来了勃勃生机。

文化体制改革,让宁夏的文化人看到了改革的成效、改革的希望、改革的前景,也显示出它特有作用和威力,宁夏人将以自己的胆识、气魄和创造精神,继续书写改革的历史。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