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双全的李静文(图)

 


无论主角、配角

她始终视舞台为人生
武旦皇后
38年的舞台人生,让有“武旦皇后”之称的李静文,除京剧演员外更肩担多种身份,她现任沈阳京剧院副院长,辽宁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她也是全国劳动模范,“德艺双馨”文艺家……但在李静文心中,自己永远是一名演员,那是她的根。
如今,已52岁的李静文仍然活跃于京剧舞台,台上她英姿飒爽、文武兼备,扮相俊美。8月9日刚刚结束三场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演出的李静文,第二天又赶往新民参加演出,她的生活始终这样简单而充实。而作为沈阳京剧院副院长,她不能单纯考虑如何演戏,还要考虑如何让自己所掌握的艺术理念和演艺技巧传承下去,基于这个目的,她在去年连收两位徒弟。
筋断骨折练就“文武双全”
在3米高的跳台踢枪后翻到2米高的跳台,再踢枪到1.2米高的跳台上,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令观众拍手叫绝,而这也正是被誉为“武旦皇后”的李静文的拿手绝技,“武旦皇后”笑傲梨园的背后却藏着一段艰辛的艺术苦旅。“武旦演员,最大的特点就是苦”,李静文这样总结。因为同青衣、花旦等单凭唱功的行当不同,武旦演员除了过硬的唱功,更要有了得的身手。比如《盗仙草》《花木兰》《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等剧目,都需要有高超的技艺展现。李静文考入沈阳京剧院少艺班之后,每天凌晨4时就要起床练功,为了能够按时起床,她和当时的学员想出了一个办法,在自己的手腕上系上一根绳子,然后放到窗户外面,每天清晨让打更的大爷拉绳子来叫她们起床。“练功,为观众也是为自己。一天不练功就不敢上台,不光观众会看出来,自己也容易受伤,”而李静文这么一打就是38年,她不怕吃苦,一门心思地学习、排练、演出。
回首走过的岁月,李静文说:“最难的不是练功辛苦,而是伤痛的折磨。在李静文的艺术道路上,她已记不清受过多少次伤,最难忘的就是1972年刚考入沈阳京剧院少艺班,为了练功三次摔断胳膊。还有1987年6月,在北京民族宫演出《红桥赠珠》时,她不慎把左脚跟腱折断。16年后,2003年6月排演大戏《白蛇传》的时候,已经担任沈阳京剧院副院长的李静文坚持为团里的一位演员当配角,排练时再次将右腿大筋拉断。对于这些伤,李静文开玩笑地说:“我现在已经不怕骨折了,因为医生说我不会再伤了,因为该折的地方都已经折过了。这些地方都长结实之后,就没地方再折了。”不过这次受伤也坚定了她的决心,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李静文休息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重新站起参加了全国武戏擂台赛并获得了银奖。
“武旦皇后”名扬四海
一次次的伤痛,换来了观众一声声喝彩。1987年李静文在北京参加了全国青年京剧电视大奖赛,演出剧目《两狼关》艺压群芳,她夺得“武旦状元”最佳表演奖,随后凭借《青石山》《花木兰》的出色演出荣获第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88年,李静文与沈阳京剧院55名演职人员一同赴新加坡演出,引起强烈反响。当地报刊发表文章,高度称赞李静文为中国的“武旦皇后”。1990年,李静文又赴香港演出,香港《新晚报》称其为“香港舞台上所少见的武旦”。虽然在艺术上李静文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且获奖无数,但这并没有让她满足,因为她深知艺海无涯、不进则退,为了充实自己,她参加了第四届中国戏曲学院青年研究生班。回首学习的三年,她收获颇丰,不但在艺术的把握上更加成熟,也让自己对京剧艺术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除艺术成就外,李静文还获得许多荣誉,2005年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2006年被选为全国文联代表大会代表,2008年还担任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去年李静文还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这些荣誉,时时鞭策着李静文,“为了能够对得起这些荣誉,我将为京剧的发展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
人生只能有一个主旋律,对艺术的执著,也让她在家庭上牺牲良多。台上丈夫王瑛璞是围着李静文打转的配角,台下他也是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李静文的事业中,多年来李静文不停地排练新戏、出国巡演,家里家外都是王瑛璞一人操持。李静文27岁结婚,但到37岁才有了孩子,也无暇照顾:“孩子都是公公婆婆和姑姑们带大的,我都没什么时间见到她。”
“我不能离开京剧”
辛苦对李静文而言并不算什么,然而令她寒心的却是京剧演员的不断流失。一段时期,社会上快餐文化流行,流行歌曲可以让歌星一夜成名,但相比之下,国粹京剧却门庭冷落,演出和观众都在减少,不少演员都改行或者唱起了流行歌曲。不过,李静文对京剧的热爱却没有丝毫改变,在她看来,一个优秀的演员除了过硬的功底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固守住艺术的寂寞。观众少不怕,只要表演者坚持创新和普及,一定会重新将观众请回戏院。李静文说:“是沈阳京剧院这块沃土栽培了我,是前辈艺术家培养了我,我不能离开这里!我要坚守在这里!”
2009年,沈阳京剧院成立五十周年,那一年的李静文也正好五十周岁。她在琢磨如何演戏之外,也在考虑如何让自己所掌握的艺术理念和演艺技巧传承下去。在李静文的成长中,曾经得到过黄云鹏、秦友梅、段荣久、李俊玉、汤晓梅等京剧前辈的指导、教诲,更得到过关肃霜、刘秀荣两位恩师的细心传授,而老师们的艺德和对京剧的执著更是让她深知传承的重担。李静文决定正式收徒,要把自己所学、所思、所感、所悟传授给青年演员。经过慎重考虑,去年4月16日,她首开山门收青年演员李丹为徒,同年9月8日,李静文再收青年演员孙伟静为徒。看到弟子们的进步,李静文是最高兴的。李静文说:“我有责任传承京剧艺术,而两位徒弟对京剧的这份执著也让人感动,希望她们能坚守京剧舞台,演好人生的大戏。”
李静文:辽宁辽阳人,1959年生,沈阳京剧院副院长,武旦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有“武旦状元”、“武旦皇后”之称。1972年入沈阳京剧院少艺班,1977年毕业于沈阳京剧院少艺班,1984年入中国戏曲学院进修班,2004年至2007年就读于第四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1987年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武旦组第一名,荣获最佳表演奖;1989年获第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主演的剧目:
《虹桥赠珠》《护花神》《火焰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无底洞》《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穆桂英大战洪州》《花木兰》《雏凤凌空》《八仙过海》《盗库银》《青石山》《两狼关》《盗仙草》《挡马》《青石山》《铁弓缘》《美狐》等。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