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跑道”助青年演员起跑冲刺上海京剧院新人辈出

8月13日、14日,从《望江亭》、《恶虎村》到《打瓜园》、《钟馗嫁妹》,上海天蟾逸夫舞台陆续上演了11个经典剧目,让众人度过了一个酷暑中的“京剧周末”。在此之前,7月29日、30日,上海京剧院(以下简称“上京”)则以同样的密度,上演了全本《龙潭鲍骆》等诸多传统经典老戏。

这几场演出中,舞台上的“黄天霸”、“钟馗”等,无一不是由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担纲主演的。而这两个周末的演出正是上海京剧院推出的“青春跑道·起跑篇2011年上海京剧院夏季集训”的汇报演出。可以说,这亦是上京青年优秀人才的集中亮相。

作为青年演员集训五年计划的开局,这次亮相仅是上京后备力量的“小试牛刀”。在接下来的四年中,上京将陆续举行“青春跑道·跨越篇”、“接力篇”、“冲刺篇”和“决胜篇”。“这就是要在剧院内部形成竞争机制,选拔突出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同时提高年轻演员整体水平。”上京院长孙重亮介绍说,“明年的‘跨越篇’,是看谁能跨上艺术新台阶;‘接力篇’看谁能接过上京多年来积累下来的经典剧目,挑大梁;‘冲刺篇’,是进一步给年轻人加码,推动他们成长。到了‘决胜篇’,就要基本逐出这一代演员的领军人物,同时培养出技艺相当的各行当人才。”

珍惜师承 习得“真经”

京剧艺术以演员表演为核心,而表演艺术的学习与提高除依靠个人禀赋,主要来自师承。此次“起跑篇”汇报演出,集合了上京3批演员: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简称“青研班”)、京剧流派研习班(简称“流派班”)的学员,以及尚未参加这两个班但很优秀的年轻演员好的师承,加以勤学苦练,是这些京剧后备军的共同之处。

上京把培养年轻人和剧目学习相结合。除日常练功,每年夏季都会集中组织年轻人跟老师学戏,然后汇报演出。“这些年上京在师资这方面舍得投资,去年我们从全国请来60名老师,今年请了40多名。”孙重亮介绍。在观看了8月13日的演出后,特意从天津赶到上海的老艺术家苏德贵很欣慰,“老师教得好!这些年轻人也演得好,看得出他们一招一式学得很努力。”国家京剧院老艺术家刘琪,是青年演员杨亚男在第五届“青研班”的老师,亦是《小上坟》的指导,她说,“选这出戏,是为了给武旦行的杨亚男‘补’花旦的课。现在我们的行当分得太细,不利于演员培养。”年过七旬的她不顾酷暑,从北京来到上海一招一式地指导学生。天津京剧院的知名演员石晓亮走进上京,则为了指导优秀年轻演员郝杰“拿下”武丑的代表剧目《打瓜园》。另一位优秀年轻演员郝帅,在《恶虎村》中一招一式干净利落,则颇得其指导老师人称当今“大武生”奚中路的身传。老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努力,这让诸多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艺术家、评论家们赞不绝口。

“老师忙,就把学生送到老师身边学;老师有空,就请老师来京剧院指导学生。京剧传承就得这样,一茬接一茬,培养接班人。”石晓亮称赞道。而这亦是“青研班”、“流派班”培养年轻人的重要思路。“以‘流派班’为例,授课的老师中有人直接向流派创始人学习过,是见过‘真佛’的最后一批人,请他们传授可说是真正的流派传承。此外,这拨老师既有丰厚的传统戏的底子,又有戏曲创新的经验,非常难得。”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研究所所长赵景勃说。上京的人才新梯队,就从这“两班”中受益匪浅:如今仅在第五届“青研班”学习的演员就有7名,加入“流派班”的学员则有11名。

在日常工作中,上京对年轻人培养同样十分重视,设立有“监督组”和“互学组”培养机制。据介绍,每次演出,剧院都会组成由表演、乐队演奏等各方专家组成的“监督组”,以及由年轻人组成的“互学组”前来观看。演出结束后,即召开“挑刺”会,由两个组的成员给演员们提出改进意见。此外,还定期组织艺术讲座,请老艺术家给年轻人上课等等,年轻人也十分珍惜机会,进步显著。

舞台“实战” 不断攀高

京剧是舞台艺术,师徒倾力研习技艺,最终为的是“登台”。“一出戏台下练十遍,不如台上演一遍。”上京副院长张帆感慨。上台演出,是年轻演员成长的一大助推器。

上京“青春跑道”五年计划,就是专为本团年轻人搭建的演出平台。“现在很多名演员还在舞台中心担任‘大主演’,如果没有这类专门针对年轻人的扶持计划,这些年轻人,也就是‘小主演’上台的机会就更少了。”苏德贵说。以此次“青春跑道·起跑篇”活动为例,一些年轻人都是第一次有机会把自己新学的戏拿到舞台上,接受观众检验。

持续地为年轻人提供演出机会,不仅推动了新一代京剧名角的出现,有助于不断发现新人才,而且培养了这批演员的观众群体。此外,这亦是对院里年轻人参加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的备战,“一出戏演过一遍和十遍的区别,一看便知。”张帆说。

在上京,除了“青春跑道”,还有多种演出机会提供给年轻演员。比如,此次汇报演出后,8月20日、21日将举行上京“流派班”学员汇报演出。此外,每年还有“京昆百场公益演出”、“小丑跳梁”等主题演出。除专场演出外,新创剧目也给了年轻人登台机会。比如参加2011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王子复仇记》,主角皆由年轻人担纲,此前的《圣母院》男主角、即将推出的《唐婉》都由年轻演员担纲。

“现在各个京剧院团都在着力培养新一代演员,大家都有培养京剧艺术接班人的紧迫感,这令人欣喜。”诚如赵景勃所说,仅以今年8月为例,国家京剧院“畅和园之夏”青年演员演出专场刚落下帷幕,北京京剧院主办的全国10家院团参加的“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擂台邀请赛就接着开锣,上海京剧院则揭开“青春跑道”的序幕各个院团储备与扶持的优秀年轻人才,其艺术表现力虽尚显稚嫩,但扎实的基本功、从老一代艺术家身上继承的艺术精髓与精神,无不让人对京剧的未来充满期待!而在国家与各院团的重视下,如何进一步丰富京剧的演出生态,给年轻人更多站在舞台中心与观众见面的机会,则成了各剧院长远的课题。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