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然而,除了少数牌坊成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多数牌坊寂寞于乡间田垄,处于无人看守、行将消失的尴尬境地。面对渐行渐远的古牌坊,对巴蜀牌坊进行了10年实地考察研究的四川师范大学黄尚军教授近日发出呼吁,“每一座牌坊,都是研究巴蜀历史、民俗的活史书,也是精美的建筑、雕刻艺术品。各地应当尽全力保护好它们,让这道独特的人文风景流传下去。”牌坊之史
遍布乡镇旮旯的人文风景
立牌坊,是传统中国文化中一种最高规格的褒奖形式。研究表明,每一座牌坊的背后,都记载、流传着许多鲜活的人与事。
55岁的黄尚军教授,最近正在整理巴蜀牌坊铭文资料,“300多个小时的录影带、3万多张照片、两大箱胶卷底片,是我十年来的心血。”戴眼镜、看上去有些瘦削的他,见到记者如此感叹。
十年间,黄尚军几乎走遍了巴蜀大地上的每一个乡镇旮旯,收集散落在这块土地上的每一座牌坊资料。“我原来从事四川方言研究,十多年前在达州的安云乡,路过一个荒山坡,碰巧在茂密藤蔓后面发现了一座陵寝坊。”黄尚军和几位同行根据牌坊铭文,考证出陵寝坊后有一座千户侯的陵墓。他们付出的代价是,“被突如其来的暴雨淋成落汤鸡,冒雨跑了10里路下山,还险些赶脱了回城的最后一趟班车。”
这次意外发现,让黄尚军对牌坊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此后寒暑假和节假日,他便背着几十斤重摄影、摄像器材,四处寻访牌坊。
黄尚军说,“立牌坊,是传统文化中最高规格的褒奖形式。比如褒扬地方执政者功德的是功德坊,树立效学榜样的是科第功名牌坊……牌坊的功能与指向有很多种,甚至营造氛围、装饰美化环境等。”在他眼里,大多数牌坊忠实记录倡导的忠、孝、节、义等传统文化,“其中有些理念即使现在,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10年前,黄尚军专门前往享有“中国石牌坊之乡”之称的隆昌县。这座小小的县城,现在拥有17座牌坊,在南关春牛坪巴蜀古驿道上,他被一座“乐善好施”牌坊打动。牌坊铭文记载了曾官任清朝忠义大夫的郭玉峦,长期捐助当地贫困生、收留流亡乞讨者。1856年大旱,米价飞涨,捐钱五百缗,郭玉峦从三月至秋熟一直贵买贱卖,救活无数穷人。84岁郭玉峦去世时,还留下遗嘱,让后辈捐银一万两,买田业作为义田,资助族中孤苦。
黄尚军回到成都整理资料又发现,郭玉峦的功德坊和另一座郭王氏功德坊,均有手书匾额“乐善好施”,但“善”字均少写了一点。几经考证,发现古代牌坊书写者良苦用心:善事是永远做不完的,人做善事要讲究善始善终、有始有终,不能只做一半,更不能浅尝辄止。
此后,研究的惊喜源源不断。雅安上里古镇陈家山,一座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牌坊,记录了这个家族九世同居、和睦相处的传奇故事。当地张立均老人摆起龙门阵,“陈家人丁最兴旺的时候,多达一千多人。每到开饭时都要敲梆鸣示,几十桌饭菜摆好,再按照辈分轮流上桌吃饭。”
经张立均指点,黄尚军顺着蜿蜒的山路,在一处丛林里发现这座石牌坊,上面刻有《陈氏家训》和《宗支录》两则碑文,分别记录了陈氏家族“九世同居”的历史和渊源。“牌坊铭文的记录,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宗族的社会形态,提供了宝贵资料。”
牌坊之美
镌刻48部戏文的匠心独运
隆昌、雅安、达州等地的多座牌坊,先后入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民俗学家袁庭栋眼中,四川留存的牌坊中存有古代匠人的高超创作,古朴凝重,蕴含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要问巴蜀哪一座牌坊最美?作为研究者,黄尚军心目中的第一是汉源九襄“双节孝”牌坊。尽管汉源县志上,早就记载了这座“刻有48部戏文”的清代牌坊,但当黄尚军他们兴冲冲前往实地时,仍然被这座在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巍峨耸立的牌坊的精湛工艺所折服。
这座高11米,宽10米,四柱、三间、七楼、四层多脊檐的牌坊,立柱下夹嵌8尊威武雄狮,其上各坐一尊慈善肃穆的菩萨。16个凌空高翘的云纹飞檐上,有背插宝剑的神兽鸱吻,整座牌坊如多只展翅欲飞的大鹏。最让人惊叹的是,牌坊选择了48部传统川剧戏曲169个精彩场景浮雕图案,圆雕13座,所刻人物达200多人。这座清道光年间牌坊,由当地偶然发迹的黄体诚,为感恩寡母、恩嫂的养育,上报道光皇帝颁发“圣旨”而修建。黄体诚自费请石匠,耗工1000多个,历时三年建成。几年前,省川剧研究院人员前往九襄,一口气考证出了《岳飞辞家》、《空城计》、《西厢记》等20多部戏文。
九襄双节孝牌坊,是巴蜀牌坊精美雕绘的缩影。每一座牌坊都是一件雕刻工艺品,大到檐顶、立柱、抱鼓石,小到一块小花板,雕绘的龙凤狮虎、八仙、龙王等图案,无一不生动展示着中国古代的民风民俗。
牌坊文化,待考的也多。在渠县任家乡兴武村二社,一个小孩引黄尚军到了一块水田边,等他挽着裤腿从田埂上走过去,抬头一看,贾氏高寿牌坊的“圣旨”二字下,雕刻了一个身穿肚兜的裸体男童。黄尚军说:“这个裸童的含义,到现在都还是未解之谜。”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龙岗文化魅力赢得外宾盛赞
下一篇:安徽艺术团赴韩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