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杜以美国外教的身份已旅居中国6年,如今他依然忙碌。除了要完成大学老师的本职工作,双语标识翻译、开办市民英语角、钻研中国文化等都要兼顾。这位洋老师的名片描述了他投身中国的许多事业,问起在65岁时仍奋力工作的动力,他说:“在中国做的事重要而且有意义,让我感到自己有用、年轻、快乐。”
“一日为师 终身为洋爷爷”
2001年老杜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任教前,教育就是他热爱的事业。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25年的从教经验培养了他美式的教育方法,中国文化地理学的硕士背景却让他熟悉中国传统的师道思维。 “一日为师,终身为洋爷爷”是他对自己的定位,“我之所以热爱教育,是因为它能改变人的一生。”
刚与老杜走进校园,就路遇他一名学生。短暂的英语交谈后,老杜对他说:“把简历传给我,我给你写毕业推荐信。”对优秀的学生,老杜毫不掩饰自己的喜爱,但要成为他眼里的好学生得经得起“严格”考察,“爱思考、爱发问、努力练习是基本的条件”。
翻开老杜的课表,除了教授大量的英语翻译和写作课程外,每周8小时的“分析思考”课格外引人注意。老杜解释,中国加入WTO已6年,将西方的思维方式展现给中国年轻人很重要。谈到如何讲解“分析思考”,他饶有兴致地做了示范,用散乱的文字素材组织成逻辑严密的小笑话。“这堂课教的是想象力和判断力,都是年轻人融入世界的必要训练”。
北京不是他首次接触中国学生的地方,1991年-1993年他曾在兰州大学出任客座教授。老杜说:“我永远不会更换电邮地址,希望学生们遇到困难都能找我倾诉。”南北走向的校园路并不长,学生们问好的声音不断传来,老杜向他们点头致意:“你好!你好!”师生情谊立时温暖了有些凉意的初冬。
“天生我才必有用”
老杜的客厅摆放着一摞摞《双语标识英语译法标准》,包括旅游景区等6大卷,这是他和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坚持了5年标识标准化翻译的成果。他仔细清点着数量:“北京将迎来更多的外国人,让世界更好地欣赏中国文化,就要统一标识翻译。
2002年起老杜请缨担任北京公共场所双语翻译顾问,伴随而来的就是高强度的义务工作,仅北京市交通、园林文字汇编资料就有600页,每周工作量达60个小时。
老杜家客厅左侧的书柜里,摆放着《英汉汉英艺术词典》、《紫禁城宫殿建筑装饰翻译词典》等很多工具书,加上两台中、英系统的电脑,都是他翻译的助手。“唯有严谨,才能让外国人不误解中华文明”。
除了每周五“巡逻日”,老杜义务主持的“麦子店英语角”已在本月11日开场。关注老年人是该英语角的特色,参加首次活动的老年人就超过50位。“年轻人学英语的机会多,老年人不一样,得让他们也融入学英语的潮流中。”老杜若有所思地说。
“有用”这个词老杜提起的频率最高,正因他对北京建设的突出贡献,他荣获2006年北京“长城友谊奖”,同年当选为北京十大志愿者。
“我将永远生活在中国”
老杜每天都穿唐装已为人所熟知,89件缤纷绚丽的唐装整齐地挂在他的衣柜里。踏入老杜的公寓,檀香扑鼻而来,一座收藏着各种中国传统工艺品的小“博物馆”展现在眼前,讲述着老杜对中国的感情。
挂在玄关处的繁体隶书“欢迎”二字,就是老杜的杰作。土生土长于美国加州的他最向往成为中国的“士大夫”,“弹古琴、挥毫写字、吟诗作对”是他对“绅士”的阐释。首次接触东方文化缘自《春夏秋冬》四扇屏,伴随着他走过人生40载,现仍挂在公寓客厅。来到中国后,老杜没有任何文化隔阂感,相反,他以回到“家”来形容与中国的亲近。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