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扬琴“坐地传情”

名满天下的四川曲艺,品种多样,各具风采。四川扬琴(重庆)便是其中代表之一,因表现力强、艺术上比较成熟完整而入选国家级第三批“非遗”项目。
市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段明介绍,四川扬琴是流行于成都、重庆等地的一种曲艺说唱形式,它历史悠久,已有200多年历史。清代乾隆年间,四川扬琴开始形成,因主奏乐器扬琴而得名。
目前,所知关于四川扬琴最早的记载见于清代嘉庆时期,在成都嗜钞书斋刊行的杨夔《锦城竹枝词》一书中记载:“清唱扬琴赛出名,新年杂耍遍蓉城。淮书一阵莲花落,都爱廖儿《哭五更》。”
嘉庆时期后,扬琴艺术迅速传播。至光绪时已有艺人100多名,并分为南会、北会两派。两派各具特色南派行腔华丽,细腻柔美;北派工稳豪放,长于叙事。由于地理原因,扬琴又有“州调”和“省调”之别,重庆又称渝州,属“州调”派系,成都为“省调”派系,后来融合成为“四川扬琴”表演形式,遂以重庆、成都为中心传播开来,流传于西南广大地区。
在扬琴全盛时期,艺人进行演出或表演的书场随处可见,凡婚丧嫁娶、开张营业、乔迁新居、逢年过节、生日庆典等事项,人们都愿请扬琴艺人前往演唱,并以请扬琴演唱为荣。历代著名扬琴艺人有李连生、杨竹轩、张大章、李德才等。
“坐地传情”的表演方式是四川扬琴(重庆)最为特别的地方。一般为数人坐唱,分生、旦、净、末、丑、杂等各行角色,演员兼操乐器,表情全在面部:或点头示意或面带羞涩、嬉笑怒骂,根据剧情需要也可站立,但不能离开座位,并需随即坐下。
四川扬琴(重庆)唱腔优美,韵味浓郁,被誉为“清雅香醇的兰花”,主要依据其曲调音乐结构形式的特型,划分为大调和月调两大类音乐曲体。至于伴奏,则以扬琴为主乐器,它与京胡、三弦一起称为“三大件”。
四川扬琴(重庆)的一折戏唱词在3000字左右,说唱文词共约三百至四百句,曲本多采取叙事与代方相结合的体裁,主要的唱词、念自都是角色的第一人称语言,演出时间在一小时以内。四川扬琴(重庆)的传统曲目分大本和单折两大类,大本常作分段演出,单折常是经典曲目。传统曲目出自列国、三国故事的居多,以及大量的黄吉安编写的《楚道还姬》、《黑虎缘》、《木兰从军》、《渔父辞剑》等,称为“黄本”,依据川剧本改编的《三祭江》、《舟会》、《拷红》、《元和荣归》等等,共200余个(本)。现代曲目有《夏更芳》、《李敏其》、《春耕之前》、《刘胡兰》、《千古奇冤》等50余个(本)。
据了解,如今的扬琴传人一年比一年少,更有一些年轻传人已不再从事该专业。一度遍布巴蜀大街小巷的“兰花之音”,渐渐陷入青黄不接的尴尬。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