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25日下午,在开发区韩集乡,刚刚演出归来的李广显、邢佩佩夫妇短暂休息后,便开始打气练功。两名年轻人装扮时髦,却并非时代潮人,而是实实在在的民间艺人,在街头巷尾靠自身练就的本事吃饭。李广显是李家乐班的第四代传人,其父李兆民作为韩集民间鼓吹乐的传承人,是远近闻名的唢呐手。
祖上养家糊口 就靠这门手艺
“一张桌子、几杯茶水、几样乐器、卖力的艺人,围观的很多村民不时发出叫好声,这就是农村常见的鼓吹乐演奏场景。”李兆民面堂黑亮,是个憨厚直爽的农家汉子。作为李家乐班的第三代鼓吹乐传人,李兆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走过了40多年的人生路。
由于家庭贫困,李兆民自幼便随父亲学艺,由于悟性很高,虽没什么文化,还是练就了吹锁呐、口哨、口技同时演奏的绝技。而笙、二胡、板胡、管子等乐器也是样样精通。李兆民说,练口技的时候最辛苦,要把铜质的哨片放置到口腔的舌根处,有很大的危险,稍不注意就会吞到食道中去,如此反复练了三年才成功。
李兆民回忆,一直以来,这门手艺就是祖上养家糊口的途径,年轻时,他要用一辆自行车带着妻子、两个女儿、儿子一家五口赶场演出。
全家上舞台 一举夺得金奖
后来,李兆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艺人组建了乐班,平时谁家婚丧嫁娶、开业大庆时,都会邀请他们去演出。每次演出李兆民都相当卖力,把自己的口技绝活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渐渐的,李兆民在当地吹出了名堂,并多次在省市县演出活动中获奖。
韩集民间鼓吹乐在历史传承中自成一派,风格独特,特别是借助口哨等咔具的演奏更是独具特色,极具观赏性。随着时代的发展,韩集民间鼓吹乐已成为集吹拉弹唱咔演为一体的表演形式,演出的曲目经典、流行的都有,照顾了各个年龄段群众的欣赏感受。
韩集民间鼓吹乐演奏的曲目主要是当地流传的《打枣》、《抬花轿》以及民间小调、河北梆子、豫剧选段等,有时还会加上口技表演和现代乐曲的演奏。
2008年,李兆民带领儿子、儿媳、女儿登上了山东省“谁不说俺家乡好”地方文艺电视大赛的舞台,他们演奏的《打枣》节目,以其独特的曲风打动了评委,一举夺得金奖。
儿子和儿媳 都有一手绝活
李兆民还破了“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授徒老规矩,不仅把技艺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还把两个女儿、儿媳也培养成了鼓吹乐艺人。李兆民笑着说,鼓吹乐就是他们的传家宝,现在全家人都指望着这门手艺吃饭呢。
走街串巷、风餐露宿……干这行有太多的辛苦。起初,李兆民并没有将这门手艺传给儿子李广显的想法。但李广显自幼便随父母演出,耳濡目染的他打小便深深喜欢上了这门手艺,但在父亲的坚持下,李广显一直以学业为重。小学毕业后,李广显以不错的成绩考上了中学。由于家庭贫困,两个姐姐也都在上学,李广显决定弃学从艺,和父亲外出挣钱养家。
在随父亲演出时,李广显认识了现在的妻子邢佩佩。两个年轻人对民间鼓吹乐同样喜爱,便自然走到了一起。
为了拓展这门手艺的舞台整体观赏性,李广显经过长期苦练,练就了口叨流星锤、钻圈、平转大手绢等绝活,一幅流星锤含在口中,上下翻飞,单腿着地,直径近两米的大手绢旋转如飞。而邢佩佩则练就了名为“钢筋铁板桥”的绝活,她下腰后,腰部可承受一位成年人的重量。李广显称,如今单一的民间音乐表演形式很难吸引更多人的目光,作为李家班的第四代传人必须要走综合发展的路子,以鼓吹乐为主,舞台表演为辅,这样以娱乐大众为基础的民间演艺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事实证明,李广显的想法和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夫妻俩的表演在民间很受欢迎,几乎每天都会受邀演出,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赶四个场。
韩集鼓吹乐 前景还不错
民间艺术始终存在着“人在艺术在,人亡艺术亡”的危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民间吹打的认知程度有所降低,拜师学艺的人也在减少。
关于鼓吹乐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初年的鼓吹乐,《乐府》亦有记载。经考证,韩集民间鼓欢乐至少有100多年的历史,即在清朝后期就有演出的乐班了。以韩集乡为中心,演出范围遍及周边各个乡镇,以及东阿、聊城、聊城与河南搭界地区,影响较大,是鲁西民间颇有影响的鼓吹乐班。
韩集的鼓吹乐以当地老艺人李兆民的李家班为代表。据当地老艺人回忆,李家班传承至李兆民已是第三代,并由李兆民传至他的儿子和女儿,仅从这一点推算,韩集民间鼓欢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其主要服务于当地红白喜事等民俗活动,每逢过年过节、盛大集会时,鼓吹乐都为表演的秧歌队伴奏。
李兆民表示,近几年来,政府对韩集民间鼓吹乐进行了重点扶持,并和李家班建立联系,组织他们参加省市县的文化演出和比赛,给鼓吹乐艺人提供了艺术交流和传播的机会。作为一名老艺人,他定会坚守这方民间文化热土,将韩集鼓吹乐发扬光大。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