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好!”“再来一段!”近日,座无虚席的河北霸州李少春大剧院场内不时爆发出一阵阵喝彩声,气氛热烈、场面火爆。来自北京、天津、哈尔滨等地的戏迷在欣赏完由国家京剧院龚派老旦名家吕昕和天津裘派花脸名家康万生担纲主演的经典名剧《遇皇后·打龙袍》后激动不已,纷纷围到台前,强烈要求两位名家返场。在观众的欢呼声中,两位名家又加唱了《赤桑镇》选段。
这种火爆炽热的场面,在当今的京剧演出中并不多见。一出以老旦、花脸行当为主的京剧,竟然具有如此轰动的演出效果,其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异地组合”与“跨团合作”
当记者来到后台,看到这样一幕情景:尚未来得及卸装的主演吕昕正向每位演职员道“辛苦”。据吕昕介绍,这场演出大部分演员来自河北京剧院。原来,这场演出是国家京剧院、天津京剧院的名家和河北京剧院的班底共同完成的。这种“名角儿”与班底的“异地组合”“跨团合作”是京剧走市场的一种新探索。
据主办方介绍,在目前京剧演出市场上,一个剧团要在外地演出,往往倾团出动,从主演到道具,都由一个院团负责。这种演出模式因成本高、收益小,因此很少有院团能够长期在外地流动性演出,这不利于京剧艺术的传播。如今大部分京剧名家集中在京津沪等大城市,与此同时,部分省市虽有各自的京剧院团,但缺乏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名家。在此情形下,他们探索了这种京剧走市场的新模式,京剧名家与当地院团合作演出,通过演出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京剧异地演出成本,既提升了名家在各地巡演的便捷性和流动性,又保证了演出票房,满足了各地戏迷的需求。
“名家挑班制”重新激活
在京剧业内人士和专家看来,这种“京剧名家+当地班底”的新探索,正是京剧鼎盛时期的“名家挑班制”在现代演出市场的重新激活,与当前的文化体制改革方向和要求完全吻合。
一些专家指出,要想提升艺术质量、普及京剧艺术,就必须要撬动“市场”这根杠杆。回眸历史,京剧当年作为民间艺术,由“名角挑班”主角、头牌为班主,组成戏班在市场中谋生。“谋生”使旧时代艺人的生活充满艰辛,但生存压力也使他们在艺术上不断进取,面对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变求生”,充满活力。“名角挑班制”既锻造出了一个个光彩夺目的京剧流派,又培育了全国各地的京剧戏迷。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名家挑班制”符合京剧演出市场的内在规律。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的文化体制改革,正是撬动“市场”的杠杆,要求各种演出资源在市场运作中不断优化配置,从而能够起到锻炼人才、培育市场、扩大影响、繁荣艺术的巨大作用。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下一篇:如皋为音乐教师举办京剧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