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文化 让校园“变”得更加精彩

近期,我市出台了发展川剧的八条意见。该《意见》的实施,对于促进我市川剧事业发展,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将起到积极作用。学校是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在推动川剧文化发展的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川剧文化如何走进学校,如何在学校健康发展?为此,笔者有幸来到川内唯一一所有组织、有规划、可持续地开展川剧文化传承的学校——双流县东升小学。或许该校在促进川剧文化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

破冰之行  让川剧文化融入校园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学会会长、中国戏剧学会副会长冯其庸先生说:“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传统文化,这个民族也就失去它独立存在的精神基础。”

走进百年积淀的双流县东升小学,书声琅琅,翰墨飘香。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得益彰,国学经典与川剧文化有机结合。莘莘学子沐浴着朝阳,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享受快乐,演绎精彩。

双流县东升小学从2009年开始开展川剧“进校园、进课堂、进课题”的系列课程研究。着力培养孩子的文化艺术素养,培养孩子们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川剧文化的种子,激发他们热爱川剧的情感,弘扬川剧文化,传承巴蜀人文精神。通过对川剧文化的学习、了解,培养学生对川剧的兴趣,了解川剧的相关知识,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在成都市教科院音乐教研员李萍等老师的关心指导下,学校与成都市川剧院洽谈、交流,于2010年3月19日与成都市川剧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少儿川剧社团,聘请著名川剧艺术家晓艇、陈巧茹等名家进校辅导,对学校少儿川剧艺术团的孩子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指导,同时协助排练适合少儿演出的剧目,教授川剧经典,创编川歌经典。

如今该校少儿川剧社团已有4个经典节目,近200个对川剧有兴趣浓厚的孩子,呈梯队发展的校级社团初步形成,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0年6月1日,在川剧团成立2个月后,“少儿川剧艺术团”的节目首次公开亮相:诙谐幽默的川剧绝活“滚灯”;川剧与国学《三字经》结合的川剧歌舞,在孩子和家长中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在随后的短短一年时间中,川歌《三字经》在杜甫草堂里,市中秋吟诵晚会上一举夺魁,获得市一等奖;在成都电视台和国际会展中心与市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陈岳叔叔两度同台演出;金沙剧场上,市教育局主办的“国学经典知识问答颁奖典礼”上精彩亮相;锦江剧场中,市文联“梨园秀 成都美”新春晚会演出,获得市文化界前辈的高度评价;作为双流县唯一一个节目,在市艺术教育工作交流会演出中,得到省教育厅艺体卫处张处长这样的评价:“双流的《三字经》节目可以和成都知名小学的节目媲美!”同时,学校以川剧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展出也得到了与会领导与专家同行的高度评价;川歌歌舞《四川欢迎你》进入省电视台“时刻准备着——红歌大家唱暨‘六一’庆祝晚会”,并以极强的艺术表现力获得编导的一致好评;在县艺术节中,以川剧为主魂的艺术展出与表演获得县特等奖。国魂与蜀韵的完美联姻,使东升小学如“空谷幽兰”般在成都乃至全川扬扬其香。了解我国民族艺术、文化传统,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孩子们在感受美的过程中蜕变着,懂得了表现美、鉴赏美,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不断增强,孩子们的心灵也在这蜀韵川音中得到荡涤。

实践证明:把传承川剧文化和国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研究,既能传承川剧文化,又能够使学校的国学特色文化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和厚重的生命力;同时培养一批川剧艺术的喜爱者、欣赏者、表演者,为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奠定一定的基础,使学校文化发展更上一层楼。

川剧文化似涓涓细流,滋润着东小每一个师生的心灵;如一颗新生的种子,在东小这片热土上,落地、生根、发芽……

落地生根  让川剧文化走进课堂

“只有让川剧文化走进课堂,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才能展示其蓬勃发展的生命力”东升小学校长唐弘容说道。

为此,东升小学结合本校实际,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内容,以教育目的为导向,整合优化各种教育资源,让地域文化成为校本课程的源头活水,将川剧文化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开发面向教师和学生的川剧校本课程。它包括以建设少儿川剧艺术团为载体的活动性课程和以编写面向教师和学生的川剧校本教材为载体的认识性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实施,使学生更大范围、更加深入地了解川剧文化。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东升小学将传统经典文化和现代歌曲的内容,如《三字经》、《滚灯》、《四川欢迎你》、《别洞观景》等用川剧的表演形式展示出来,把国学教育和川剧文化的传承有机结合。为了使川剧的表演不受场地、服饰、道具等条件的限制,川剧的表演以内容简短、不过多受场地限制、服装简洁并适合学生为目的,以使更多的人可以学习、表演川剧。

川剧是一门艺术,因此,艺术类学科的教学是传承川剧文化的主阵地,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科,在艺术类学科教学中融入川剧文化内容,能让所有学生受川剧文化的熏陶。因此,让川剧走进课堂,无疑会培养大批川剧文化的了解者、爱好者和对川剧表演懂行的观众。学校在4、5、6年级中开展川剧进课堂活动,让学生了解川剧,培养学生对川剧的兴趣。

在音乐课程的“戏曲知识介绍”的内容里增加川剧知识的内容,引入校本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年段讲授川剧的有关知识;在音乐(艺术)乡土教材的教学中融入川剧唱腔的训练,将确定的川剧经典唱段作为教学内容之一,确保川剧教学每学期不少于8课时。

在美术课程的“绘画”内容里融入川剧脸谱绘画及泥塑川剧人物造型等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川剧艺术中的色彩和造型美。在“手工制作”的内容里融入川剧道具制作的内容,让学生懂得川剧道具的制作和用途。

学校还在《语文》、《品德与生活》等人文学科关于“家乡”、“民俗”、“节日”、“音乐”等主题的教学中融入川剧文化的内容,既丰富和拓展了教材,又加深了学生对身边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登高望远  让川剧文化走进课题

为了培养一批了解川剧、懂得欣赏的川剧文化的爱好者,东小人紧扣时代教育发展的脉搏,将《小学教育中传承川剧文化的实践研究》先后申报为市级和国家级科研课题,成为国家非遗研究的子课题。川剧进课题既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学校进一步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2011年11月4日,教育部2011年度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开题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东升小学作为该课题第一批骨干学校应邀参加了此次盛会,东升小学校长唐弘容带领学校相关人员出席会议。

本次开题会是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召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课题契合时代要求,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唐弘容校长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校长交流了双流县全县学校构建“一校一品一特色”的活动开展情况,以及东升小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中开展川剧文化传承研究的经验、体会。唐弘容校长说,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课题的推进,必将进一步促进东升小学走精品化特色学校的素质教育之路,将吸引学校更多的师生积极地投入到川剧文化课题研究之中。并通过家长的参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向社会传播,影响、培养一批喜爱川剧文化的热心观众,并通过欣赏、关注去传承这颗巴蜀文化明珠,让它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