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一座工业城市的文化自信

 50多年前,以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为标志,一场气吞山河的石油大会战在松嫩平原上展开,由此诞生的大庆就涂抹上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那浓重底色。而今,大庆又因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在这底色上渲染了姹紫嫣红,让人感受到了这座年轻城市从内而发的文化自信。
铁人纪念馆、博物馆、歌剧院、城市规划馆……一座座软硬件齐全的公共文化馆,积蓄了大庆的文化底蕴;
文化创意产业园、国际动漫城、北国之春梦幻城……一个个建设得风生水起的文化产业项目,擘画了大庆的文化腾飞;
全国文明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市,一张张耀眼的城市名片,点亮了大庆的文化光环;
……
大庆,这座因石油而生、因石油而兴的城市,文化事业为何这般繁花似锦?文化产业又为何如此生机勃勃?
黑龙江省委常委、大庆市委书记韩学键一语道出这座工业城市的文化自信:“文化是凝聚力、竞争力和生产力,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的大庆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激励大庆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文化是灵魂
大庆的脊梁,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文化底气,挺直而坚强
大庆的闻名,因石油,也因铁人王进喜。
石油会战时期,王进喜和他的同伴们凭着顽强意志和奉献精神人拉肩扛,一举拿下大油田,把中国贫油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里,由此形成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王进喜的名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镌刻在铁人纪念馆的墙壁上,更深深地融入大庆人的生命里。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历史留下的永不枯竭的文化遗产。
几十年来,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的石油文化始终是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源泉,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仅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文化精品就达190多项。
历史远去,时代发展,新时期如何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大庆精神伴随了大庆50年,早已从企业文化上升为城市文化。我们坚持教育灌输、典型引领、环境熏陶、艺术感染、实践涵养,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成为大庆这座城市的核心价值观,使之影响、塑造着每一个大庆人。”大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郑新英说。
资源型城市的未雨绸缪,让大庆早在20年前便走上了“二次创业”之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引领大庆砥砺前行。
20年来,从一片荒地到项目林立,大庆由当初的油经济“一柱擎天”发展到现在的油经济与非油经济比肩而立,“二次创业”目标初步实现。
作为“二次创业”文化源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彰显了创新、超越、开放、包容、诚信、和谐的时代内涵。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大庆的文化旗帜。
2009年,文学青年周游从北京来到大庆,受邀为大庆写本书。半年后,《共和国引擎——大庆》出版。这位在北京打拼了7年已安家生子的年轻人,作出了出人意料的决定:举家迁往大庆。
“这个城市有一种特殊吸引力,我想留在这里干番事业!”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周游告诉记者,在刚留下创业的日子里,他每天都是在工作室的地板上用纸板打地铺,“不为别的,就为体验铁人精神。”
在大庆,“铁人”标签随处可见:铁人桥、铁人中学、铁人大道、铁人社区、铁人广场……市民时刻能够受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熏陶和感染。韩学键说,“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城市根脉,是全体市民的精神家园,我们有责任弘扬光大、薪火相传。”
作为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之一,大庆精神并不仅仅属于大庆,更属于我们共和国。多年来,大庆致力于开展“文化输出”:
以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题材的《地质师》、《大荒的太阳》、《铁人轶事》等文艺精品在全国巡演800多场次。今年10月,电影《铁人王进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映,并亮相第二十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近期还将在北京20所高校公益展映100场,覆盖10万大学生。
走出国门,展示大庆文化魅力。大庆歌舞团、交响乐团、拉丁舞团等演艺团体,先后赴俄罗斯、日本、奥地利、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演出30余场次,大庆一中交响乐团两度赴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
 文化,可以挑起一个城市的脊梁,让他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形态和气质,是婀娜多姿,还是挺拔伟岸?
大庆的脊梁,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文化底气,挺直而坚强!
文化是肌体
多种文化融合,构建城市文化生态,凝聚城市发展竞争力
在大庆东湖上城社区的文化活动室里,背倚图书墙,57岁的退休职工王玉梅兴致勃勃地介绍:“我们社区共有8支文艺队,秧歌、太极拳、轮滑……每个队都将近100人,就在社区广场上,按社区给咱排的时间表轮流活动,积极性都老高啦!”
大庆234个社区,全部完成了综合文化中心的建设。
完善城区文化设施,改善农村文化条件,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庆力争让全体市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大庆深知,一个城市的文化生态,直接影响市民的幸福感。
推进文化场馆建设,大庆竭尽全力。坚持地企共建,基本形成市有三馆、县(区)有两馆、乡(镇)有一站、村有一室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对外开放,文化设施利用率和共享度不断提高,建设数量和服务质量居全省前列。
组织公共文化活动,大庆精益求精。创新中国(大庆)湿地文化节、大庆文博会等传统文化活动,打造石油文化节、冰雪文化节等新的文化平台,保护“蒙古族四胡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戏曲、版画、剪纸等民间艺人,着力打造50个特色文化社区、100个特色文化广场,推出15个有规模、有声势、有影响、有效益的系列品牌文化活动。
引导民间文化活动,大庆妙招频出。“激情之夏”、“大庆之冬”、“大地欢歌”等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每年演出不少于1000场次;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旅文化满足群众多样性、多层次文化需求;大力扶持民间艺术团体,活跃的民间文艺团队多达507支。大庆京剧票友协会,10年来发展了以聚贤舍为代表的规模以上票房15个,拥有票友500多人。成立不久的大庆残疾人艺术团,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场场打动着观众的心。
大庆的文化生态,并不天生完备,而是日积月累培育起来的。
上世纪90年代初,大庆一些市民到剧场看芭蕾舞、听交响乐,不知道什么时候鼓掌,甚至还有嗑瓜子、聊闲天的现象。
尽快提高市民艺术鉴赏能力和文明素质,成为大庆加快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于是,大庆打响了万名文化辅导员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普及音乐知识,发展文艺团队的“文化会战”。
“都是退休职工,原来在单位里、企业里就是文艺骨干,文化辅导员的工作让他们既找到了展示自己的人生新舞台,又为大庆的文化事业做了贡献。”大庆文化集团副董事长戴立然说。
市民的兴趣逐渐被培养起来,“文化会战”进入第二阶段——着力提升市民文化品位。
现在的大庆,成了国内外剧团纷纷前来献映的文化热土。维也纳施特劳斯王朝交响乐团、朝鲜歌舞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京剧院、中国木偶剧院、上海芭蕾舞团等国内外著名文艺团体,被邀请到大庆演出近百场。
市场逐渐完善,文化团体的活力却有待激发,“文化会战”第三阶段——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大庆便收紧编制,鼓励文化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管理。
近几年,大庆的文化体制改革更是迈开步伐,卓有成效:
2009年7月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
2010年2月完成“三局合一”改革,5月和9月又分别组建大庆新闻传媒集团和大庆文化集团;
2011年3月文化创意产业园进入十大“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行列,大庆更于5月荣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
大庆新闻传媒集团的成立,被称作是“大庆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冀年勇说,“整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四大媒介9家媒体,有效统筹了新闻资源、人才资源、市场资源,企业活力得到释放。”改革当年集团便实现经营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33.8%,闯出了一条规模化经营、做大做强的新路。
大庆文化集团,将歌舞剧院话剧院、电影公司、书画院等专业院团优化组合,同步推进多种类型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组建半年便实现营业收入达900多万元,同比增长37.2%。
体制改革了,文化的投入却丝毫没有减少。韩学键说,“我们理解的文化体制改革,并不是让政府减少投入,而是政府采购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惠及广大市民!”
以石油文化为鲜明特色,构建湿地文化、冰雪文化、民族文化、都市文化的多元格局,大庆着力打造内涵丰富、底蕴深厚、魅力独具的“中国北方文化名城”。
文化是血脉
点燃接续产业新引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提高城市发展生产力
文化产业,对于大庆来说是个“老命题”。上个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大庆高新区的成立,文化产业作为这座资源型城市的接续产业之一,也随之起步。大庆市长夏立华说:“加快大庆经济与城市转型,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建立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在内的多元产业支撑。”
近几年,为了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这个“老命题”上,大庆做了很多“新文章”:
——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销售收入过百亿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在企业投资、税收减免、鼓励原创作品等方面,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保证;
——陆续辟建了服务外包园、文化创意产业园、联想科技城、国际动漫城等园区和载体,为产业提供了发展和服务平台;
——扩大人才总量、用好用活人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仅百湖艺术群落就已入驻包括书法家、版画家、摄影家等在内的艺术家120余位。
“组合拳”为大庆打开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目前大庆高新区涉及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累计255家,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服务、数码设计、网络游戏开发企业230家;文化传媒、印刷、知识产权服务等企业25家。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5.3亿元,增加值11亿元。分别占高新区总量的2.6%、4.2%。盛源文化、科铼制作、百湖传媒、大璞文化、金程动画等一批文化创意企业落户大庆。
当传奇类游戏全国排名第一的《逐鹿中原》注册用户达一亿九千万、在线活跃人数达200多万时,玩家们也许并不知道,这个游戏的开发公司就坐落于大庆。在大庆服务外包园里,纳奇网络开发有限公司的“80后”CEO牛建说,2010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4亿元。
面对发展势头良好的文化产业,大庆并没有贪大求全,而是时刻瞄准符合自身特点的产业定位。夏立华提出:“要跟着城市进程走,迎着生活需求上,盯着市场前沿抓,要让大庆文化插上创意翅膀,让创意变项目、出产品、成商品、创品牌,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
播种、耕耘、浇灌,大庆,等待收获。文化产业的收获,对大庆这座资源型工业城市来说,是辛劳付出的回报,更是一种希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26.2%,成为区域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增长点之一。
大庆计划,到“十二五”末期,文化创意资源集聚,产业集群形成,“创意大庆”城市品牌打响,文化产业实现规模跨越式发展,销售收入力争超过1000亿元。
大庆希冀,文化产业能够完成从接续产业之一向支柱性产业的转化,为实现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助力。
目标清晰,任重道远。
好在,血脉已通。文化产业的生机盎然,已然为大庆的发展提供了最强大的供血能力。
在大庆的城市发展规划馆里,“大庆未来”的设计板块,是市民最常驻足的区域。50年的创业,30年的发展,20年的转型,未来,这座城市充满了无限可能。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