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庭光《川剧品微续集》

“推衫子”这套程式,是川剧各行的从艺者初入梨园的必修课。行当不同,动作有异。如手式――花脸过头,须生齐眉,武生对鼻,小丑平嘴,旦角于胸。这是大体的基本规律,非指“推衫子”中的毎个细小的动作。其意在于,以不同的行当展示“推衫子”中的行当特点和以本行当表现具体戏的具体角色。

胡老师本人的“推衫子”,笔者仅看过-回――古稀之年的他示范演出《桂英打雁》。

他饰剧中的穆桂英,头戴配双雉尾的女帅盔,身扎女儿靠,一句弹戏专用腔【盖天红】“脱蟒袍忙把这铠甲换”后,他整戎装――“推衫子”的搬翎、绞翎、抛翎,挽手、翻手、划手、插手、云手,起腿、勾脚、移足,左旋、右转、刷腰,抓靠腿、掸铠甲以及快慢台步的一系列舞蹈身段,干净流畅,细致多姿;刚里含柔,武里透媚。既有武将的气度,又不失女性的娇艳。他的“推衫子”,“推”出了行当――武旦的“行”性,又“推”出了具体人物――穆桂英的英姿飒爽的“武”性。给观众艺术美、形象美的享受。-位古稀老者,身手还是那样的敏捷,真是宝刀未因岁月而褪色,胡老师的功夫,确实深厚。

胡派的“推衫子”,据我毛算,在重庆从“又字科斑”起至今已延传五代人,我坚信还会传承下去。

胡派的“推衫子”,是我见过的旦行中“推衫子”的大拇指。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