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创新 京剧长荣

   上海京剧院刚迁入新址,尚长荣案头,只有几杆毛笔、一方砚池,还有一根司鼓鼓槌。平日里,尚老板爱随手拍着板,吊上几句嗓子。新中国京剧史上著名的花脸唱腔,就这样有滋有味、响彻天地间。

  他是《曹操与杨修》里的枭雄“曹操”,他是《贞观盛事》里的贤臣“魏征”,他是《廉吏于成龙》里的廉吏“于成龙”……一个人有一部代表作或许不难,有三部交相辉映的代表作却实属难得。更何况,这三部作品,无一不是极为讲究传统的京剧鲜有的新创剧目。也难怪,尚长荣会三夺戏曲“梅花奖”,成为中国戏剧界首位“梅花大奖”得主。

  从10周岁开始,尚长荣已在戏曲舞台上“摸爬滚打”半个多世纪。

  “论传统,尚长荣几乎是在传统艺术的泡菜坛子里浸润成长的。”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这样形容尚长荣。身为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之第三子,尚长荣自小得名家开蒙实授,学得瓷实。个性爽朗的尚长荣,习的是花脸,最终成为当代最负盛名的净角艺术家,开创出架子花脸铜锤唱,铜锤花脸架子演的艺术模式。

  与不少亦步亦趋的名家相比,尚长荣更难得的地方,就在于他是一个有艺术创造力的演员。京剧要出新很难,要创排出能留在京剧史上的新创剧目更难。而尚长荣塑造的曹操、魏征和于成龙三个艺术形象矗立在舞台上,久演不衰,不得不服。

  纵观尚长荣“三部曲”,会发现,它们无一不渗透着尚长荣审视历史、观照现实的艺术理念。无论从尚长荣对《曹操与杨修》的一往情深,还是他对《贞观盛事》和《廉吏于成龙》题材选择和人物诠释,都不难窥见尚长荣内心的执着追求、对社会生活的真诚态度与认知。

  尚长荣曾回忆:为排演《廉吏于成龙》,不知道熬过多少次夜,也不知道流过多少眼泪。这出戏不是悲剧,也没有苦戏,但不管演到哪里,观众都拿纸巾抹眼泪,为什么?就是因为人物本身的人格魅力。这个人物最后死在了两江总督的任上,他死后,他的幕僚到他的卧室去看,里面只有两双旧鞋、几个腌菜的缸子。所以,这个戏演起来不用刻意营造气氛,史实已经渲染了一切。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需要生活的‘泥土’。踩着这样的‘泥土’,越走进戏中人的生活,越能感受到他们精神的力量。”尚长荣说。

  动荡劫难,让他体味生存与坚持的艰难;深入基层,他耳濡目染乡村工矿、坊间市井的悲喜哀乐……“只有深入到生活中,扎根人民中,思想情感才能有准星,才能悟到我们是要为事业、人民当差的。”

  “我们的生活经验,我们的艺术经历,一再告诉我们:戏曲艺术与中国的百姓,有着天然的不可割裂的血肉联系。” 尚长荣感慨。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