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进入兴化淮剧团,从无名小辈到国家一级演员,汤红英放弃上海市淮剧团的邀请,扎根基层淮剧团30多年,每年下基层送戏200多场,为的就是能唱戏给家乡戏迷听。
耳濡目染 从小为淮剧痴迷
汤红英是兴化市西郊镇人,父亲是位赤脚医生,行医之余,喜欢吹拉弹唱。母亲是宝应人,说起父母的结合,还得归功于淮剧。汤红英说,有一次父亲到宝应办事,遇到了母亲,一个会弹,一个会唱,两颗心被淮剧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汤红英生在这样的家庭,每天听着父母的歌声,耳濡目染,从小便喜欢上了淮剧,经常跟着哼唱。听了她的淮剧后,邻居们都说这姑娘是唱淮剧的料子。
1981年,16岁的汤红英参加了兴化县举办的淮剧艺术培训班。没多久,培训班解散了,她和其他几个学员又自费去淮阴学淮戏一年多。
1983年,兴化县成立淮剧团,正式录取淮剧新学员40人,汤红英被作为特殊人才免考直接录入。
在淮剧团,汤红英也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同样热爱淮剧的刘泽旺,两人一同坚守在这个基层淮剧团30多年。
唱功了得 曾参演央视戏曲春晚
1991年10月,汤红英接到了一个去扬州演出的重要任务。为了这次演出,她和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陈德林特地排演了淮剧《情系灾区》。
“当时并不知道给谁表演,但现场气氛很严肃,估计不是一般的人物。”汤红英说,现场安静得连针掉地上都能听见。直到上台时,两人才知道这是给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和来访的朝鲜领导人的演出。虽然紧张,但听到熟悉的旋律,两人很快就进入角色,非常完美地完成表演,受到了领导们的好评。
半个月后,朝鲜邀请中国方面回访,当天参与演出的人都要去。
可就在这时,汤红英发现自己怀孕了,如果去的话,必须要拿掉小孩。结婚三年,好不容易才怀上的第一个小孩。放弃这个孩子,汤红英真舍不得。于是只能遗憾地放弃去朝鲜的机会,但她说从来没有为此后悔过。
1999年的中央电视台戏曲春晚“吉祥九九”,江苏准备了锡剧、淮剧、苏剧、扬剧的戏曲联唱《盛世花怒放》,淮剧部分就是由汤红英来演绎。
“这是我登过的最大的舞台。”汤红英说,当时接到通知时她还在农村演出,能够被选中参加央视戏曲春晚特别激动,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南京去参加集训,由昆曲大师石小梅亲自指导。
优厚待遇 没能让她离开兴化
上世纪90年代,戏剧市场萎缩,演出难,观众少,政府补助费用低,团里不少人都“弃艺从商”。汤红英和刘泽旺夫妇也动了这个念头,可是思来想去,还是离不开自己喜欢的淮剧,坚持留守在团里。
“因为汤红英唱功不错,身材高挑,那个时候,曾有几个淮剧团来挖人。” 刘泽旺说,条件最好的要数当时的上海市淮剧团,当时的团长允诺,只要他们过去,就给他们全家解决上海户口和住房问题。
“说实话,这个条件还挺诱惑人的。”刘泽旺说,为了让他们加盟上淮,上淮团长还邀请两人去上海考察。
那天晚上,汤红英一家三口到上海人民广场散步,刘泽旺问女儿:“是上海好还是兴化好啊?”
女儿说:“上海就是楼比兴化的高而已。”
听了女儿的话,刘泽旺夫妇决定返回兴化。
苦心坚守 让淮剧焕发新生
在经历过一段迷茫时期后,夫妻俩决定承包下兴化淮剧团。在汤红英夫妇的召集下,曾经和他们一样热爱淮剧的演员们也陆陆续续回到团里,并开始排演新的剧目。
2005年,他们排演的大型纪实剧《沈正彬》获得了空前成功,在兴化人民影剧院连演了15场,场场爆满。另外还应邀到泰州各乡镇巡演,受到了乡亲们的欢迎。
近年来,兴化淮剧团在城乡演出中形成曲式结构完整、旋律优美、韵味浓郁、格调鲜明的“生腔小悲调”,拓宽了淮剧生腔的音域,丰富了淮剧生腔的表现力,给城乡观众带来新的听觉享受。
刘泽旺、汤红英夫妇参加排练演出了《血泪姻缘》、《烛泪》、《高原雪魂—孔繁森》、《小镇税官》、《留一盏灯》以及郑板桥系列淮剧《板桥放粮》、《板桥断鸡》、《板桥事亲》、《板桥卖画》等精品剧目,让兴化淮剧团名扬大江南北。
心系淮剧 倾心付出无怨无悔
记者采访时,汤红英正在排练。由于前段时间送戏下乡时受凉发高烧,连续挂了12天水才有所好转,医生告诉她病毒性感冒还引发了心肌炎,要注意休息,为了保证在台上的效果,所以在排练的时候她不敢大声演唱。
记者看到,汤红英修长瘦弱的双手上,满满的“芝麻粒”。“这些都是挂水留下的印迹。”汤红英说,这些“芝麻粒”也见证了她在淮剧路上的心酸史。
女儿出世后,没人带,汤红英就把女儿带到团里,她到哪演出,女儿也跟到哪,一直跟到6岁上学。有一次在江都演出时患了腮腺炎,唱着唱着就晕倒在台上。
最让她遗憾的是1990年公公去世时她没能在身边尽孝。汤红英说,接到公公要去世的消息时,她正在外地演出,他们团里人少,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提前回来,这台戏就演不成了。看着观众渴望的眼神,她只有咬牙坚持到演出结束,当她连夜赶回去时,公公已经咽气了。“还好家里人都理解。”
付出有报 成兴化首个国家一级演员
多年的努力,让汤红英在淮剧界崭露头角。目前她不仅是兴化市淮剧团主要业务骨干和领军人物,还是泰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和兴化市(县)非遗“兴化淮剧”的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会员。近日,她又从国家二级演员晋升为国家一级演员,这也是兴化本土首个国家一级演员。
汤红英在兴化市淮剧团排演的30多部大、中、小型传统和现代剧(节)目中担任主要角色,如大型传统淮剧《骨肉冤》中饰陈凤英、《莲花庵》中饰谷素珍、《孔雀东南飞》中饰刘兰芝、《赵五娘》中饰赵五娘、《何文秀》中饰王兰英、《马前泼水》中饰崔氏、《芦花情》中饰王月荷等,在新编大型现代戏《留一盏灯》中饰陶玉萍、《沈正彬》中饰赵阿凤、《赤色玉麒麟》中扮演刘氏,并获得了第四届、五届、六届江苏省淮剧节优秀表演奖;1991年入选当代江苏戏剧家名录;2012年获得首届江苏省淮剧演唱大赛成年专业组银奖等;多次应邀参加“百年淮剧”及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等重要演出。
她也十分热心公益艺术活动,能积极参加泰州市及我市文化三下乡、赴社会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心系鲁甸”大型赈灾义演等公益性演出;每年下基层下农村演出达二百多场次。
为家乡人唱戏是理所当然的
问:作为兴化首个一级演员,你有什么感想?
答:一级演员只是对我淮剧生涯的一种肯定,并不能代表什么,以后我还是一样地唱戏,一样地为观众表演。
问:放弃那么优厚的条件留在兴化,现在有没有后悔过?
答:有时会想想,假如那时走了,现在会是什么样子。但我跟丈夫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兴化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是兴化人培养出来的,为家乡人唱戏是理所当然的。
问:在淮剧的低迷期,你是怎么挺过来的?
答:也曾想过放弃,但因为喜欢,还是坚持了下来。没有演出,就在家排练,因为我有信念,淮剧一定会重新焕发生机的。
问:这么多年的坚持,你觉得你得到了什么?以后有什么打算?
答:每次出去演出,看到观众期待的眼神,有了观众的支持,我觉得非常开心。等到退休后,我希望能组建一个淮剧班,来教孩子们唱淮剧,将地方戏曲一代代传承下去。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