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在今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前夕,小宝着手写豫剧《涤耻血》系列博文,以纪念这个既让人伤痛,又光辉的节日。
《涤耻血》是樊粹庭先生于1937年“七七事变”后,编写的一部反映中国人民抵御日本入侵的“爱国”戏、“抗日”戏。不过作者没有直面那场战争,把笔锋转向南宋初年金兵二次南侵时,以非常独特的视角,构思出刘芳的父兄贪生怕死,投降了金朝,当了“汉奸” 而刘芳不甘心同流合污,背叛了父兄,带了贴身丫鬟脱离金营,流为草寇,抗金杀敌的故事。
《涤耻血》的剧情简介是:这出戏说的是金兀术兴兵南侵,山东节度使刘豫父子投降金兵。兖州知府黄守忠城楼进谏,被刘豫之子刘麟杀死,并将守忠之子黄兴汉抓入狱牢,刘豫之女刘芳暗中救他逃走,投奔岳飞部下。兀术逼娶刘芳为妃,刘芳出逃,占山为王,抗击金兵。一日黄兴汉在运粮途中被金兵所围,刘芳杀退金兵,将兴汉接上山来,结为夫妻。新婚之夜,黄兴汉得知其为仇人刘豫之女,耻于成亲。刘芳苦求不允,遂单骑出阵杀敌。黄兴汉率兵接应,刘芳已身负箭伤,血染征衣,黄兴汉悔之莫及。刘芳以血涤耻,含笑而逝。
戏名《涤耻血》起得太文雅,比较费解,只有看完这出戏才能彻底了解。原来刘芳父兄都是“汉奸”,她为此蒙受耻辱,最后她单人独骑出阵杀敌,身受重伤,用鲜血洗涤自己父兄投降带来的的耻辱,含笑而亡,以取得心上人黄兴汉及国人对她谅解。
这出戏的立意很清楚,就是告诫人们国难当头,要洗涤脸上的血迹,揩去身上的泥土,投入到抗战的队伍中去。
(一)樊戏《涤耻血》的演出概况
上图是王敬先《涤耻血》(改版名《绿衣女侠》)刘芳造型(1982年)
1937年12月6日,狮吼剧团首演《涤耻血》于开封大陆电影院.陈素真饰刘芳,赵义庭饰黄兴汉。当时东北三省沦陷,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族的边沿,《涤耻血》的上演对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枕起到极大作用。在当年“七七事变”之后,这部戏无疑更是反映中国人民抵御日本入侵的“爱国”戏。
当年媒体也好评如潮,比如据《河南民报》载文曰:“此剧命意正大,在国难中尤为对症之药”,“收公理建设之效,辅教育之所不及,俱见编剧者一片婆心”。
这出戏也经常给在前方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们演出。当时开封沦陷,洛阳成为河南战时的省会所在地。国民党省政府、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设在洛阳西工,各机关、团体都迁到了洛阳。陈素真在洛阳多日演出豫剧《涤耻血》、《克敌荣归》、《伉俪箭》等多部爱国戏,慰问抗日将士。期间何应钦、白崇禧、陈诚、陈果夫、陈嘉庚、汤恩伯等政要,及朱德总司令等人(注意当时还是国共合作期)都看过这些戏,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士气。
我看《涤耻血》是在上世纪50年代,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开封的王敬先和宋桂玲(曾看到寺后街上照相馆的橱窗内,有宋桂玲演出此剧的大幅剧照),这两位都是唱功好,又有武把子的豫剧著名演员,她们当年初出茅庐,文武不挡,风华正茂,都具陈素真当年的风采,成为她们令观众难以忘怀的作品。
时隔三十四年后,这出戏于上世纪80年代初,由河南省著名戏曲家石磊先生改编为《大宋英烈》。早在1979年他在北京读大学二年级时,看到了《涤耻血》的手抄本,曾为该剧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及主人公刘芳的爱国热情所感动,顿生改编此剧的念头。1982年他大学毕业,到河南省戏剧研究所上班,便开始了这出戏的改编工作。当年夏天借出差之便三次到开封,吃住都在对此剧十分熟悉的豫剧名旦王敬先家里,同王的爱人一起,找资料,谈表演,写一场,研究一场,费时半年,将原来的33场戏压缩成12场,《涤耻血》的改编稿终于定稿,剧名沿用了王敬先当年演出的剧名——《绿衣女侠》。当时由于剧团正在搞承包,此剧由吴鹏霄导演,苏芝兰主演,因为剧团演出任务很重,这出戏排演了半年多,直到1984年春才正式公演。随后石磊又经过修改,先后经由新郑县豫剧团,王敬先披挂演出,及孙映雪演出等几个阶段,边演出,边修改,摸着石头过河,这样不行就那样改,反反复复又修改了两稿。到了1992年由开封市豫剧团的新秀李扬主演的《大宋英烈》已经是第四稿了。此稿只保留了8场戏:砍旗——哭旗——放生——落草——重逢——定情——惊变——涤耻。据说,石磊八易其稿,四改其名,是他毕业后,付出心血最多的一部戏,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他的开山作。
当年除了开封市豫剧团王敬先、苏芝兰、孙映雪、李杨先后扮演戏中的刘芳,演出这出戏外,新郑市豫剧团的孙汴英、王海生等,也以《绿侠女》的剧名贴演了此剧。
网上能找到这出戏的演出视频主要有两个,一是孙映雪的部分片段(比较早),二是李杨的全剧(于1992年8月中旬录制)视频。本文及后面两篇续文,多采用李杨版《大宋英烈》视频,有时也用了孙映雪的唱段。这两个版本略有不同,可以看出石磊先生改动的痕迹。
(二)刘豫父子“砍旗投金”片段
“砍旗投金”是全剧开场后的重要铺垫戏,交代了故事背景、剧中主要角色的性格特征、及相互关系等等。本剧讲两个家庭的恩怨情仇,一个是山东节度使刘豫一家四口(刘豫及妻子、儿子刘麟、女儿刘芳),另一家是兖州知府黄守忠及儿子黄兴汉。我选用的这段视频,这两家六个人依次悉数登场,把各人因金兵入侵而引起的观点分歧(是抵抗?或是投降?)表露无遗。《涤耻血》本身就是大悲剧,开始一场坚持抵抗的知府黄守忠与刘豫的妻子不幸丧命,给此剧带来些悲情。刘豫父子投金嘴脸充分暴露,而刘芳与黄兴汉两人走向抗金道路,但他们之间却有家恨,刘芳是汉奸的女儿,黄兴汉是知府儿子,黄父被刘麟所杀,二人的爱情中。平添了一层“杀父之仇”,这使得剧情曲折跌宕,大起大落,增添了许多看点,他们的爱情怎样发展,这将是以后要讨论的。
1、李杨版:豫剧【大宋英烈(涤耻血)】砍旗投金_标清
【参考唱词】
黄守忠:
(唱)宋王宋民恩情重,卖国求荣辱祖宗。
刘 豫:(唱)无粮无草无救兵,金兵破城旦夕中。
黄守忠:(唱)身为武将何惜命,为国殉难死犹荣。
刘 麟:(唱)知府讲话好大胆,大帐岂容你发疯?
黄守忠:(唱)匹夫当尽爱国意,岂容你父子胡乱行?
刘 麟:(唱)老儿讲话无轻重,气的少爷怒满胸。
手持宝剑要尔的命——
黄守忠:(唱)恁父子难逃脱千古骂名!
(刘麟将黄守忠杀死)
黄兴汉:爹爹!
(唱)老爹爹城楼来阻令,青锋剑下丧残生。
回头我把贼子骂,你父子做此事不如畜生。
恼上来与贼拼了命——
(与刘麟对打,众将阻拦,因不满刘氏父子投敌事,纷纷辞职。黄兴汉被抓)
刘 豫:
(唱)一见知府丧了命,再不投金宋难容,
二次传下倒旗令——
刘豫妻:且慢哪!老爷,(唱)惨杀知府为何情?
刘 豫:夫人,
(唱)他父子妄呈匹夫勇,口口声声骂我是奸佞。
刘豫妻:(唱)宋王待咱恩情重,万不可投敌落骂名。
刘 豫:(唱)老夫纵然不惜命,怕只怕一家老少丧残生。
刘豫妻:老爷,
(唱)为国死比泰山重,投敌千载落骂名。
只要你一心保大宋,妻了此残生助君行。
(下面一段劝夫念白略,见刘豫毫无转意,遂从刘豫佩戴的宝剑内,拔出宝剑自刎)
(刘芳继续劝说爹爹,无效,哥哥将宋旗砍下,此场完)
2、孙映雪版:豫剧《涤耻血》孙映雪“见知府血泊亡命心内惊”【卿清赏戏截取】
这一版没有刘豫妻子这个人物,唱词不同于上边。请你注意比较。
【参考唱词】
刘芳:
(唱)见知府血泊亡命心内惊,开口我把父兄问,
惨杀知府为何情?
刘豫:(唱)老父被迫投金营,他不该骂父是奸佞。
刘芳:(唱)宋王待咱恩情重,为何投金落骂名?
刘豫:(唱)无援无助粮草尽,金兵破城难活成。
刘芳:(唱)身为武将何惜命,卖国求荣辱祖宗。
刘麟:(唱)胆大丫头把我骂,骂的刘麟二目红。
手持宝剑要你的命——(父阻拦)
刘豫:(唱)莫忘恁是同胞生。
(刘麟杀中军)
刘芳:
(唱)一见中军鲜血染,(刘豫下令砍旗)
父兄他要把金旗挂高杆。
看他们投金意难转,我说破嘴皮也枉然。
赤心一片谁知俺——
(刘芳跪地请求哥哥,哥哥执意砍旗投金)
(三)王敬先、孙映雪、李杨等名家之“哭旗”唱段赏析
王敬先、孙映雪和李杨所用版本不一,唱词略有不同。我仅给出了王敬先的唱词。
1、视频: 豫剧王敬先《涤耻血》“捧宋旗肝肠断我泪洗面”
刘芳:
(唱)捧宋旗肝肠断泪流满面,想起了投金事万分羞惭。
老爹爹对宋土他全不思念,要做那外人奴屈膝马前。
你不念咱刘门世受恩典,投敌寇岂不要遗臭万年?
你不念徽钦二帝在北国受难,靖康耻犹未雪你怎心安?
你不念黎民百姓正遭涂炭,铁蹄踏碎我大好河山。
千不念万不念应把子孙来念,刘芳我从此后怎站人前?
平日里你怎样教导与俺,你让俺爱国爱民爱江山。
谁知你为私利招来祸患,把国耻与家愁抛在一边。
俺虽然是女流忠心赤胆,怀大志驱敌寇誓保河山。
平日里盘马弯弓把武艺练,盼的是有一日杀敌阵前。
谁知道父兄们如此短见,报国志一旦间化为云烟。
思前想后我心潮翻卷,怎甘做叛臣女遭万民嫌。
本应该与他们一刀两断,这件事非小可要思虑再三。
望宋旗更使我肝肠寸断,何日里驱散乌云得见青天?
2、豫剧孙映雪《涤耻血》捧宋旗肝肠断泪流满面
3、李扬 豫剧《涤耻血》扶灵牌捧宋旗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大型豫剧现代戏《前南峪》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