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传承剧目《谢瑶环》西安震撼上演

7月19日,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传承人马友仙领衔并教授、小梅花秦腔团演出的大型秦腔改编戏《谢瑶环》在西安震撼上演,为炎炎夏日中的陕西戏曲舞台,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据悉,该剧录像已经制作完成,将报送文化部,收入中国戏曲资料典藏。这是继由国家级非遗秦腔项目传承人康少易主演、马友仙助演、卫赞成加盟的大型神话武戏《白猿救母》成功亮相后,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秦腔团排演的又一部秦腔非遗传承剧目。

以秦腔为代表的陕西地方剧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秦腔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和传承秦腔艺术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然而,秦腔表演的唱、念、做、打等技艺技巧,手、眼、身、法、步等程式动作,都依赖于人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递,因此,以演出的形式对秦腔进行活态传承就成为当务之急。此次复排的《谢瑶环》不仅是国家级非遗秦腔项目传承人马友仙的首演剧目和成名作,也是省文化厅非遗处、省戏曲研究院及小梅花秦腔团作为重点推出的非遗项目。

1960年,我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著名戏剧家、剧作家田汉在西安观看了由鱼讯、黄俊耀改编的碗碗腔《女巡按》后得到启发,改写为《谢瑶环》,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二团排演,17岁的马友仙随之从咸阳调入剧组担任主演,且一举成名。此后的几十年里,素有“金嗓子”之称的马友仙成功塑造了蔡文姬、窦娥、苏戌娟、钱素云、李铁梅、韩英、白素贞、敫桂英、玉堂春等身份迥异、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逐渐成长为誉满西北、蜚声中外的秦腔表演艺术家。她的音质纯净挺拔,情感浓郁饱满,加之注重演唱技巧,运用科学发声方法,把歌唱技法融入秦腔的演唱之中,字正腔圆,韵味醇厚,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征服了广大戏迷,成为最受大西北老百姓欢迎的明星,由她首演的秦腔《谢瑶环》更是久演不衰,广受欢迎,成为院里的保留剧目。

小梅花秦腔团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在院第9期演员训练班的基础上新组建的演出团体,现有演职员120余人,平均年龄25岁。成立8年来,该团排演了《杨门女将》《铡美案》《周仁回府》《龙凤呈祥》《赵氏孤儿》《五女拜寿》《三请樊梨花》《珍珠塔》《刘海戏金蟾》《福寿镜》《玉堂春》《情断状元楼》《狸猫换太子》《春江月》《春草闯堂》《九江口》《穆桂英大战洪州》《吕布与貂蝉》《墙头记》等数十部大戏及五十多个折子戏,演出异彩纷呈,团队整齐靓丽,在秦腔剧坛上迅速声名鹊起,尤以集全国好戏于一团,演全国好戏于一台而受到广大观众由衷的喜爱,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成为陕西戏曲领域不可小视的一支生力军。曾多次出访法国、德国、希腊、日本、伊朗、泰国等数十个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荣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集体奖、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美国总统艺术人文委员会“站得更高”奖等重大奖项。

为了更好地传承秦腔艺术精粹,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特地安排在小梅花秦腔团复排了《谢瑶环》。在几个月的排练中,71岁的老艺术家马友仙宝刀不老,年轻演员们刻苦认真,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传承和演出、录像任务。此次公演,剧中主人公谢瑶环一角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由马友仙演出全剧中的一折重头戏“公堂”,小梅花秦腔团青年演员魏艳妮演出其余场次,名家风范,新秀光彩,精妙绝伦,熠熠生辉,是秦腔戏迷不能错过的视听盛宴。

演出将持续至7月21日。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