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个小翻、45个旋子、各种小对枪、对剑、刀棍枪,看得人眼花缭乱。昨天,上海京剧院新址的周信芳戏剧空间里各种“刀光剑影”,观众的叫好声和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整个剧场近乎沸腾。这是上海京剧院一年一度的夏季集训成果——“跟头、把子、荡子技巧比赛”。六十几位年轻演员轮番炫技,使得这场京剧“比武大会”高潮迭起。
跟头、把子和荡子都是京剧演员的基本功。“跟头”就是各种不同技巧的翻跟头,“把子”则是京剧武戏里各种刀枪棍棒开打的功夫,而“荡子”则是武戏群戏,一大群演员在舞台上翻飞腾跃,展示了京剧特有的武打场面。上海京剧院从2010年起就每年举行一次针对青年演员的夏季集训,因为今年搬入了新址,这样的“比武大会”也首次对外公开,精彩程度让很多第一次观看的观众大呼过瘾。甚至有不少年轻女观众兴奋表示,台上这些青年演员的颜值和肌肉毫不逊色于宁泽涛。
今年以来,上海京剧院的武戏青年演员群体接连受到关注。尤其是3月份,上京60周年院庆第一季演出的武戏大群戏《铁公鸡》,满台激烈武戏场面可谓嗨爆全场,这台集合了上京的最强武戏阵容演出接连刷屏两天,使得久违的武戏重新回到观众视野。而上周,一台集合上京青年演员的武戏专场也作为院庆第三季演出的剧目上演。
满台喝彩的舞台背后,京剧武戏演员的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曾经占据京剧半壁江山的武戏,如今因为市场原因,演出机会十分稀少。《铁公鸡》这样的大武戏,两年才演一次,一次也只有一场。两三个月的辛苦排练,付出如此多的汗水,回报却相当渺茫。哪怕不提微薄的收入,演员希望训练成果能够在观众面前展示一回,如今也显得不易。虽然比武大会上,青年演员们个个阳光灿烂笑容十足,但这些二三十岁的演员,却大多满身伤病,并担忧着30岁开始就必然要面临的体力下坡路。
不惧苦累
希望能多见观众
大部分观众对京剧武戏都不陌生,即使从来不看京剧的人,每年在各种晚会上也会看到京剧武戏的身影,看似轻松的翻打之间,其实是演员们从10岁就开始练起的各种基本功。而当他们能够成熟地站在舞台上,往往都经过了十几年血泪汗水交织的练功岁月。
和很多运动员一样,伤病往往是京剧武戏演员的家常便饭。在昨天的“比武大会”上,刚刚伤愈的年轻演员刘峰坚持完成了二十几个小翻,引来同伴和观众一片叫好。在去年的《春秋二胥》的演出时,20岁出头的刘峰就不小心跳断了大筋,在医院里躺了好几个月才得以康复。这样的受伤并不是小概率事件,去年上海昆剧团演出时,同样有一位还在戏校的年轻演员断了大筋。而对于很多武戏演员而言,甚至有很多演员因为一次受伤,就不得不中断自己苦练十几年的舞台生涯,转行幕后。而有过一次类似断大筋的受伤,以后练功演出中再次受伤的概率会比正常人高出很多。
武生郝帅和武丑郝杰是上海京剧院的一对亲兄弟,这对年轻帅气的小伙当年从河北农村双双考入上海戏校,随后进入了上海京剧院。郝帅曾经获得过青京赛的金奖,而郝杰同样是年轻演员里的佼佼者,在《铁公鸡》那一次的演出里,郝杰漂亮的功夫技惊四座。但谈起从艺之路,郝杰坦言就是一个“苦”字,练功的日子里伴随着各种疼痛、落泪和折磨,至今仍然记得最初扳腿时钻心的痛,而各种小伤更是家常便饭。看见同伴断了大筋或者受伤,他也多少会有些后怕。但从小练到现在,郝杰说,“真的是越练越喜欢。”只是,对郝杰而言,目前最大的担忧就是年近30岁,自己的体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我们武戏演员最黄金的年龄就是20岁出头,那时候体力最好,经验也有一些。”郝杰说,最希望的事情就是演出机会能够多一些,“既然练了功,就希望能够见观众,哪怕每个月有一次大型的武戏演出,我们练得这么苦这么累,也就有了价值。”
事实上,演出机会少不仅对于年轻武戏演员而言是个困扰,即使对于奚中路这样的大武生而言也依然是个问题。尽管已经57岁了,京剧名家奚中路依然还是每天出现在上海京剧院的排练厅。武戏市场萎缩,一年在上海演出不超过10场,奚中路就在全国各地搭班演出,哪怕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剧团,为了能在台上一展身手,奚中路都会慨然登台。
上海京剧院进行一年一度的夏季集训成果展示——“跟头、把子、荡子技巧比赛”。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