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豫剧《桃花庵》演出了近百年,至今仍热度不减。老百姓喜欢这出戏,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该剧讲述了一段跨越十六年的悲欢离合故事,故事本身跌宕起伏,极富传奇色彩。讲当年苏州纨绔子弟张才,到城外桃花庵逛会,邂逅尼姑陈妙善后,两人相恋,不久,张才病死庵内。妙善生一子,用张才生前穿的蓝衫包裹,托王桑氏抱出庵外,被本城知府苏坤买去收为义子。十六年后,张才之妻窦氏发现王桑氏所卖蓝衫乃当年丈夫穿用之物,又得知苏知府之子为妙善所生,遂以降香为名,去庵内对妙善进行盘诘。妙善讲出真情,二人痛哭各自苦楚,同恨张才之浮荡,视仇为好。这一段中包含了“站门楼”、“降香”、“盘姑”等脍炙人口的折子,为戏迷所称道。
二是本剧最后“明伦堂”一场。十六年前苏坤买来的孩子叫苏宝玉,十六年后宝玉高中状元,窦氏与妙善到苏府认子,苏太太不允,三人争执起来。苏昆深明大义,宝玉也不忘养育之恩,最终矛盾得到化解,由“争子”转化为“让子”,宝玉一下子认下三个母亲,一家团圆,给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这一场弘扬了人世间“以和为贵”的理念,拿现在的话说,与“和谐中华”正合拍,与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相吻合。这里想到,小时候听老人讲,这出戏解放前最后以苏门及张门都给宝玉各娶了一个媳妇,让他一人挑起两个门头,以延续两家烟火。解放后因违反婚姻法,与“一夫一妻制”相悖,把这个结局彻底改了,成了现在的样子,一直延续至今。这种改变我双手赞成,因为那样处理不符合当前现实,属于糟粕之列。
本文欣赏“明伦堂”一场,因为这一场不太引人关注,是我们平常很少欣赏到的。小宝在选用视频时,费了不少时间。比如说,下面这第一段视频前面包含23分钟与此无关的内容,我想用格式工厂进行截取,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只好留在这里。这一场是我省豫剧编剧张连山先生编导的,1980年4月录制,由崔兰田大师扮演窦氏,她的妹妹崔兰玉扮演妙善,她的弟弟崔少奎扮演苏坤,可能是姊妹三人合作的最后一部作品,所以显得十分珍贵。
豫剧中以崔派和桑派《桃花庵》版本最好(常派版本还没有复排出来,暂且不论),因此我都给出了参考唱词。
1、豫剧《桃花庵》崔兰田 张宝英合演(三)
(前面23分钟属于“盘姑”内容,你可先不看。23至30分钟是“张府报信”一场,之后才是“明伦堂”一场。23分钟之后我都给出了唱词,并给出简单解释。)
【参考唱词】
(苏太太同宝玉张府报信一场)
苏太太:
(唱)喜只喜我的儿皇榜高中,我一人身受着双重诰封。
带领着状元儿张府拜请,请亲母过府去多喝几盅。
来到了府门外将轿落定,叫家院拿名帖往里传禀。
(到张府,见窦氏,谈到宝玉的身世,窦氏说“是张门的骨血,苏门的养子”,而苏太太坚持“是苏门的儿子,张门的螟蛉”,闹得不欢而散。)
苏太太:
(唱)叫家院府门外把轿来顺,咱母子不拜客转回府中。
窦氏:
(唱)苏亲母你竟然不把理论,明伦堂辩一个皂白青红。
(苏太太同儿子回府后,窦氏和陈妙善也同去苏府。且小郎也带王桑氏紧随其后。)
(场景转入明伦堂,进入最后一场。)
苏坤:(唱)宝玉儿中状元我喜之不尽,
窦氏:(唱)苏老爷凭一个天理良心。
(谈到宝玉身世,王桑氏上。首先要王桑氏拿出那件蓝衫,交给苏坤后,让他看内襟所写血书诗句。)
苏坤:
(念白)妙善题诗泪汪汪,双褚巷中有家乡。
桃花庵内生下你,庵门佛院难隐藏。
张才身为儿的父,妙善本是儿亲娘。
我儿日后成人大,桃花庵中来认娘。
(接着妙善又摆出能证实宝玉为自己所生的第二个凭据:左手食指又自己咬的齿痕。)
宝玉:
(唱)泪诗齿痕同作证,她是生母果是真。
见母怎能不相认,急忙上前认娘亲。
苏坤:
(唱)十六年咱为他把心操尽,一旦间他忘了养育之恩。
我的儿中状元当知孝顺,千万你莫信她一片胡云。
窦氏:
(唱)苏老爷做此事大理不讲,你枉为父母官四品皇堂。
状元儿他是俺张门之后——
苏坤:(唱)宝玉儿他是俺苏门儿郎。
窦氏:
(唱)王桑氏作证见并非虚谎,兰衫上现留着血书几行。
齿痕记留在儿的左手以上,是恁生是恁养,
我的苏老爷,十六年你不知所谓哪桩?
妙善:苏老爷呀!
(唱)可怜我苦命女父母早丧,万无奈流落在佛门庵堂。
菩萨尚能生佛子,妙善却不能育儿郎。
生子难养抱庵外,血书几行泪千行。
宝玉儿他是我妙善生下,我的苏老爷!
你怎忍心割断俺骨肉情肠,
你不叫他认下亲娘,我的小娇儿啊!
苏坤:
(唱)正理实情摆当面,倒叫我老苏昆无话言。
张亲母受孤单其情可鉴,陈妙善受凄苦薄命红颜。
上前去再看看我儿的脸,他面带愁眼含泪左右为难,
夫人她失娇儿怎肯情愿,到头来谁与俺送老百年。
一个子也难以分成两半,留苏门去张家我做了难。
罢,罢,罢,给了她我后事不管。
成人美,急人难,我无愧苍天。
窦氏:
(唱)谢亲翁还娇儿好心一片——
苏太太:我哭!
苏坤:你哭的什么?我不哭,我还要笑,哈哈,哈哈——
窦氏:
(唱)怎忍心见他二老养子无男。
也罢,状元儿留苏门莫管俺啊,
在苏门,奉双亲,你莫把家还。
苏坤:
(唱)谁栽树谁乘凉。谁生的儿子他叫谁娘。
猪头安不到羊身上,你认姓,你归家,理所应当。
窦氏:
(唱)明伦堂把娇儿推来推去,活活的难为儿怎不心疼。
死过的张才夫再三埋怨,你撇下这乱麻绳,叫我撕拽不清。
(转向苏坤,接唱)
一家生儿未曾养,一家养儿未曾生,
生养之恩一样重——
宝玉:爹娘啊!
(唱)养生身,奉养身,儿一人担承。
苏坤:(唱)张亲母讲此话情理通顺,
苏太太:张亲母,(唱)我劝你讹我儿莫讹我孙孙。
窦氏:耻笑了,苏亲公!
苏坤:后堂摆酒,与我同庆,请啊!
视频: 豫剧《桃花庵》明伦堂一场(苗文华)
【参考唱词】(本段只给出唱词,讲解不再写。二者对比由网友自己做)
第五场:
苏太太:(唱)我的儿中状元娘心高兴,我一人曾受着双重诰封。
带领着状元儿各府回敬,叫家院拿名帖往里传禀。
苏太太:(唱)去到明伦堂去吧你等,
窦氏:(唱)去找苏老爷把话说明。
第六场:
苏坤:(唱)老苏坤我心中欢喜不尽,
窦氏:(唱)苏老爷要讲一个天地良心。
苏坤:
(念白)提笔留诗泪汪汪,难割难舍小儿郎。
父是张才身亡故,儿母妙善落庵堂。
非是为娘心肠恨,只因庵中无人藏。
盼望我儿长成人,桃花庵中认亲娘。
宝玉:
(唱)听她说出牙齿痕,宝玉心中暗思忖。
十六年犹如一场梦,到如今才知道谁是生身。
我有心上前去把娘认,还恐怕冷了他二老的心。
我认不认主意我拿不准——
苏坤:
(唱)我只把宝玉儿叫了一声,宝玉儿切莫要再犹豫。
(夹白)宝玉儿切莫要再犹豫,老父有话对你提,你不是为父的亲生子,
你是我五两银子(转入唱)买来的。
手拉着宝玉儿交付于你,宝玉他认祖归宗这是正理,
窦氏:
(唱)苏亲公你不要这样言论,窦氏女我非是失礼之人。
宝玉他自幼儿恁抚养教训,到如今已成为有用之人。
虽是俺张门后有凭有证,也应看谁操劳谁费心,谁把儿子育成人。
恁二老为儿把心操尽,按理说他应该归于恁苏门。
苏坤:
(唱)夫人不要太荒唐,别忘了我是四品堂。
事实就按事实讲,你不是宝玉他亲娘。
如今他亲娘来相认,咱不能依仗权势压善良。
回头我把夫人叫,我有言语听衷肠。
常言道,谁栽树谁乘凉,谁生的孩子谁应娘。
宝玉虽是咱苏门养,他不是俺苏门的后,他是恁张家的儿郎。
窦氏:
(唱)在这里把娇儿我来推让,倒叫我一时间无有主张。
罢,带妹妹回转府上——
宝玉:(唱)走上前拉衣襟我叫声亲娘。
妙善:
(唱)手扶着小娇儿悲声大放,陈妙善止不住珠泪千行。
十六年才见到我的亲生子,未养儿娘不怪不认亲娘。
宝玉:
(唱)劝母亲莫悲伤儿有话讲,回头来施一礼遵声爹娘。
虽然是养身父母未曾生,生身的父母未曾养。
生身的爹娘恩情重,养身的父母恩深意长。
恁也别伤心,恁也别绝望,孩儿我不会丧失天良。
生身养身都一样,百年后养老送终儿一人承担。
苏太太:(唱)我儿既然这样讲,说什么亲娘不亲娘。
苏坤:(念)张门之后苏门养, 窦氏:(念)相互礼让美名扬,
苏太太:(念)你生儿子功劳重, 宝玉:(念)生养都是儿亲娘。
(全剧完)
附一、邯郸东风剧团苗文华《桃花庵》争子一折
附二、豫剧电影 桃花庵4 苗文华 陈春霞 赵岩 马兰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