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刘义兰“只要一唱起豫剧,她立马精神抖擞,姿势、眼神、唱

“有为王我金殿上观看仔细,殿角下吓坏了王的驸马……”昨日上午,浔阳晚报记者路过滨江路时,被一阵歌声吸引,在一个小广场上,记者找到了正在唱戏的刘义兰老人。只要一唱起豫剧,她立马精神抖擞,姿势、眼神、唱腔都有模有样。“我跟豫剧有深厚的情缘。”家住白水湖社区的刘义兰告诉记者,她出生在河南,今年73岁,年轻时曾经是一名专业的豫剧演员。

14岁学唱豫剧,苦中作乐

    刘义兰的老家在河南省开封市,父亲靠卖豆腐脑维持生计,家境十分窘迫。1957年公私合营,刘义兰的父亲转至小食堂卖食堂票,那时在小食堂附近有个戏园子,戏班和剧团经常来此演出。“我小时候就一直想学唱豫剧,家人对此也很上心。”刘义兰告诉记者,有一次,一家豫剧团来戏园子表演,中午到小食堂吃饭。生性开朗、好结交朋友的父亲找到剧团,想让刘义兰进剧团拜师学艺唱豫剧。剧团团长见刘义兰喜好豫剧,是棵好苗子,就答应下来。从此,刘义兰离开家门,与戏曲结缘。

    挨戒尺,住破庙……14岁开始学戏的刘义兰没少吃苦。刘义兰回忆,她们演出的场棚是由破炕席搭建而起,到了数九严冬,洗妆用的脸盆里满是冰碴子,冻得手上年年生疮。那时的刘义兰正是长身体、最能吃的时候,地瓜叶子、薯皮、糟糠都是珍贵的“粮食”。“吃不饱是大问题,经常饿得眼前发黑,可是我还是坚持每天练功,一唱起来什么苦什么累就都忘了。”刘义兰说道。

迫于生计,放弃演戏进厂当工人

    刘义兰的勤学苦练没有白费。1960年,在河南省文艺汇演中,刘义兰在青年戏曲演员中脱颖而出,被选拔进入新组建的豫剧团。之后便常年随团下乡演出,在演出期间,她的戏功得到很大发展。“在各个乡镇奔波,从没觉得累,倒是很快乐。”刘义兰回忆起下乡演出那段日子,仍然很激动。

    1972年,迫于生计的刘义兰从豫剧团转业到了一家自行车厂。从演员到工人,角色的转变让刘义兰一时难以适应。“当了工人,我还是忘不了唱戏,经常是干着干着活,戏瘾就上来了。”刘义兰笑着说。

    有一回,带班师傅正在看刘义兰操作车床,师傅刚一转身,犯了戏瘾的刘义兰就唱起来,结果一个不注意,正在加工的齿轮没夹住,“嗖”一声就蹿出来。“那东西正从我腰边飞出去,差一点就要了我的命。”刘义兰边回忆边用手比划着齿轮飞出去的场景,“但我就是喜欢戏曲,骨子里就爱好这个,没办法,放不下。”

“曲线救国”,唱黄梅戏普及豫剧

    之后,刘义兰辗转多地,当过售货员、送过牛奶……最后定居九江。退休之后,刘义兰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再把豫剧“捡起来”。“虽然以前曾经是一名豫剧演员,但多年来几乎没有练习,很多技巧有些生疏了。”刘义兰告诉记者,她曾经想成立一个豫剧票友团,但最后没有成功,“豫剧在南方并不普及,一年下来,成员也只有3个人”。

    “现在我正在学习黄梅戏,虽然戏曲种类不同,但有很多地方还是共同的,也能丰富一下老年生活。”由于刘义兰有唱豫剧的底子,很多人都说她唱得好,很多老年公寓的老人记住了刘义兰和她的戏友,每隔一段时间,老人们就会邀请他们来唱戏。这些都激励着刘义兰不断钻研,希望自己的唱戏水平能再上一个台阶。“经常看碟片,每天都练习,定期参加戏曲队的活动。有时还用唱豫剧的一些唱腔唱黄梅戏,希望在九江普及一下豫剧。”刘义兰说,参与过的一些大型演出也给了她很多舞台经验。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