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豫剧团

   

      滑县豫剧团历经上百年的文化洗礼和数代艺人的传承发展,处处彰显时代烙印,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当地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做出了重大贡献,滑县豫剧团原为全民性质,上世纪九十年代改为国有经济性质,剧团目前现有演职员工55人,其中在编演职员工22人,剧团聘用演职员工33人,具有中级技术职务6人,具有初级技术职务16人。演员队伍基本整齐,演出行当(五生、元旦、五花面)齐全,服装、道具、灯光、音响新颖整齐,流动舞台、演员住宿轿车齐全,至今仍是豫北一支非常优秀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上百年来,滑县豫剧团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文艺骨干,涌显出众多的在当地享有极高声誉的明星演员,据记载的有:小生关青云、名丑徐建修、青衣胡秀婵、老旦沙登云、花脸宋继海等,现今随团演出的中青年艺术骨干有:王桂玲(周玉珍关门弟子),杨素英、赵兰真、王九梅、张铁柱、刘彦杰、张爱段、杨保民、许素红、王亚鹏、李盈盈、梁平平、闫艳、于连杰、李健、孟庄明、齐红会等在他(她)们的努力下。多年来剧团每到一地演出,均收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其中、主要代表性剧目有:《穆桂英挂帅》、《南阳关》五女拜寿、《卖苗郎》、《挑花庵》、《五世请缨》、《血溅乌纱》、《对花枪》、《斩皇子》、《黄鹤楼》、《巡案斩子》、《包青天》、《杨八姐盗刀》、《十二寡妇征南》、《花打朝》、《凤落西川》、《朝阳沟》、《女大不由爹》、《故道情》、《农民工》、《任长霞》、《雷锋》、《凤凰屯》等50余部。

  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和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演职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剧团领导始终坚持走精品之路,确保剧团出人、出戏、出效益,克服各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打造精品战略,不惜重金,聘请名人设计、名人指导,提高全体演职员工的演艺水平,使剧团的演出质量和水平一直在观众中享有极高声誉,并在各个级别的戏曲赛事中获得好成绩。如:1963年排演的《雷锋》赴安阳市参加青年演员大赛,该剧荣获一等奖,关青云饰岳云,也获得一等奖,《女大不由爹》在全市汇演中获一等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滑县历年举办的四个专业剧团戏剧大赛中,滑县豫剧团荣获特等奖、一等奖、新华杯、长虹杯、农行杯、舞美奖达三十多次,获奖剧目有;《凤落西川》、《血溅乌纱》、《黄龙潭》、《农民工》、《任长霞》等,特别是大型现代豫剧《故道情》,是根据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工作队住我县瓦岗乡周道村的事迹为原型,本县自己创作的,聘请河南省歌舞剧院的专家进行了音乐唱腔和舞美设计,并聘请北京市中央歌舞剧院副院长鲁琛亲临滑县执导,经过全体演职员两个月余的顶烈日、冒酷暑的紧张排练,于2002年10月初搬上舞台,引起轰动,随之在滑县和安阳市其他市、县区进行了巡回演出,取得了极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年被河南电视台录制成电视戏曲连续剧在全省播放,并荣获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又如《农民工》是根据当时农民工的实际情况,本团创作的大型现代戏,聘请著名导演张士芳进行设计并执导,取得较好效果,同年在县举办的四个专业剧团汇演,2012年10月参加“河南省第五届黄河戏剧节”获全省银奖,其中王桂玲、杨素英、获个人银奖,齐秀玲获个人三等奖。据不完全统计,滑县豫剧团参演获奖人数一等奖26人次,二等奖52人次,三等奖78人次。通过汇演,极大的调动了演职员的积极性,提高了演出质量和水平,推动了我县戏曲事业的健康发展。

  多年来,滑县豫剧团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全团干部职工精诚团结,不怕吃苦,不怕流汗,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活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足迹遍布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的广大城市和乡村,他们高超的演出技术和良好的艺德艺风,更受豫北鲁西、冀北、晋东广大地区观众的欢迎,是这一广大地区的古庙会、庆典、祝寿、祭祀等活动的首选剧团之一,年演出均在450场以上,为当地文化建设和社会进步,以及剧种的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

  豫剧,俗称河南梆子,滑县人亦称高调,它是现今在全国流布区域较广的一个大型地方剧种。

  滑县是豫剧班社活动有据可查的最早的一个县。元至正以前便有某班。邹少和《豫剧通论》中云:“唯滑县有某班,阅年最久,其旧时薄籍,及祭神供器,皆有元至正年号,是此剧时代之有证据者,则元至正以前此剧明矣。”又“梆剧发源于郑卫之乡……。”春秋卫国迁都于楚丘,楚丘乃今滑县卫南坡处,滑县当属郑卫之乡,是豫剧的发源地之一。

  自明末清初,滑县豫剧班社逐渐增多,先后有“郑家大高调”、“公益班”、“小孩班”、“白道口高调班”、“前锋剧社”“高平业余豫剧团”等。这时的豫剧所用声腔、板式仍很单调,表演程序也很保守,化妆简单粗俗,鼓乐节奏迟缓,舞台装置陈旧,建国后,经过一系列的革新,各方面都取得很大进步。

  1945年“前锋剧社”更名为“群众剧社”;

  1947年“群众剧社”又更名为“农民剧社”,由滑到民主政府接管;

  1950年“农民剧社”更名为“滑县人民剧社”;

  1955年“滑县人民剧社”被县政府命名为“滑县人民豫剧团”;

  1958年县政府对各剧团进行整顿,将“人民”、“和平”两个豫剧团合并,命名为“滑县豫剧团”,分“实验”、“青年”两队;

  1960年滑县曲剧团并入滑县豫剧团;

  1963年滑县豫剧团赴安阳参加青年汇演,演出剧目“雷锋”,关青云获一等奖;

  1969年滑县大弦戏剧团与滑县豫剧团合并,组成“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1972年“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更名为“滑县豫剧团”;

  1979年滑县大弦戏从豫剧团分离,恢复建制,“滑县豫剧团”名称保留至今未变。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