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封筱梅
六百年的昆曲、二百年的红楼梦、一百年的电影,这是龚应恬面前一道永远无法用数学规则运算的不等式。昆曲,这样一个有着六百年表演历史的美轮美奂的戏曲品种,通过电影技术的手段,会不会因为电影节奏的改变而背离了她雍容华贵的艺术本质?《红楼梦》这样一部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皇皇巨著,曾经被无数次地搬上银幕和荧屏,如何才能删减得当,让人耳目一新?最重要的是,如何才能将这部“人人心中所有”的昆曲《红楼梦》用电影艺术完美地呈现,而不仅仅是生硬的电影特技的垒加?
两小时四十分钟的篇幅,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太长,而对于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来说,则是太短。龚应恬的昆曲电影《红楼梦》,显然是建立在一个通读《红楼》的观众基础之上的版本。大刀阔斧地删节是他必须通过的第一道关卡。在这里,清晰流畅的电影导演意识,使他把自己凌驾于错综复杂的红楼情节和繁琐沉闷的昆曲程式之巅,顽强地按着电影意识流的规律,探索着大观园的兴衰和宝黛悲剧的起承转合。
第一个环节:从诗礼簪缨之家的花团锦簇、众星捧月,一笔带过到“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三生石上,一见钟情、一见深情、一见忘情,一见屏蔽左右而入无人之境界!典雅的昆曲唱段、优美的昆曲身段、宝黛之间最最经典的爱情桥段,被龚应恬从极热闹的阖家欢乐的场面中淬炼出来,在遗世独立、我为君狂的二人世界的主观镜头中得到了升华。电影的“特写”技巧在这里也被龚应恬用到了极致。这一招,使所有的《红楼》版本为之逊色,也使所有的爱情故事叹为观止!而这种删繁就简,画龙点睛的导演意识,非龚应恬而罕见。因此,昆曲电影《红楼梦》,从一开场,就给了观众一种全新的期待。龚应恬显然也没有辜负观众的期待,一路展开的,都是观众熟悉的戏剧情节和观众所并不熟悉的电影细节。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在屏声静气的观众席里,找不到一星半点的杂音,足见观众对昆曲电影《红楼梦》改编效果的认同。
第二个环节:元妃省亲,大观园全盛时期的缩影。在贾府上下尽享皇亲国戚的荣耀,沐浴皇恩浩荡的幸福,三叩六拜山呼万岁的喜庆时刻,贾宝玉任凭灵魂出窍,游走于大观园众星之上,凄凄然作了一回“壁上观”。这一来自于灵异电影的常见手法,在“好了歌”的陪衬下,成了解读昆曲电影《红楼梦》的合理路径。“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贾宝玉,一直是引领观众认识昆曲电影《红楼梦》的唯一向导。这也正是龚应恬的匠心所在:无论《红楼梦》有多么复杂,无论昆曲有多么繁琐,贾宝玉的悬念才是唯一悬念,抓住这个悬念,总能到达昆曲电影《红楼梦》所设定的终极目标。
第三个环节:婚变。《红楼梦》诞生二百年来,所有的改编版本都是在这一环节大做文章的。那么龚应恬又是怎么做的呢?
赠帕、戏帕、题帕、焚帕,本来是《红楼梦》诸多故事情节之一,在昆曲电影《红楼梦》里,却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丝帕”既被当作一个贯穿道具,也被当作宝黛爱情悲剧主题的重要载体。何况,一方丝帕,既符合电影“以小见大”的艺术法则,也符合昆曲“阴柔为本”的艺术规律。于是,调动起昆曲“唱、念、做、打”的十八般武艺,调动起电影“推、拉、摇、移”的全方位手段,把一方小小的丝帕,玩儿出了百十种花样。洞房花烛,薛宝钗凤冠霞帔蒙上盖头时,黛玉却是丝帕遮面命悬一线;宝玉以为娶了林妹妹欣喜不已时,黛玉正血洒丝帕垂死挣扎;宝玉揭开盖头认出宝钗惊诧不已时,黛玉正焚烧丝帕了断痴情;宝玉识破掉包计欲寻林妹妹时,黛玉已与他阴阳两隔挥帕而去……
这里围绕丝帕有大段的唱腔,大段的舞蹈、大段的对比蒙太奇,因此也有了大开大阖电影高潮。笔者回头看了一下座位周围,有许多女孩儿在抹眼泪。
演的是昆曲《红楼梦》,导的是电影。作为电影导演,龚应恬绝不会忘记自己的艺术使命。电影拍到家了,昆曲《红楼梦》也就演到家了。媒体报道时,讲的都是“昆曲电影《红楼梦》”,而对龚应恬来说,也许叫做“电影?昆曲?《红楼梦》”更准确一些。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亮相昆明
下一篇:昆曲舞台布景:氍毹上的无限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