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们还喜欢不喜欢京剧?
近期教育部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确定了15首曲目,并在10个省市区各选20所中小学进行试点。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开。 教育部的用意是继承传统艺术从少年儿童抓起,但在此之前没有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未做科学调研,譬如,弘扬传统艺术应该以什么方式?哪些经典唱段合适孩子们演唱?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现在的孩子们还喜欢不喜欢京剧? 这次教育部对传统艺术进教材采取的是指令性规定,我认为它是违背艺术规律与教育规律的。只有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符合儿童审美特性的艺术,才能让孩子们得到享受、从而陶冶性情,达到美育效果。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并针对儿童年龄阶段特性,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特别是传统民族艺术,还要“因地施教”。教育部希望通过自己制定的一部“标准”,就让全中国的孩子们人人会唱京剧,个个热爱传统艺术,无疑是一种越俎代庖的行为。最为人们不能理解的是,规定曲目中居然出现了许多充满文革色彩的样板戏内容,这会使人们作何感想与联想? 传统艺术精神不单是一段唱腔或唱词,而是某一个时代精神渲染下的一种情绪与精神状态。譬如清代主流京剧艺术内容多是忠孝节义,提倡功名利禄,稍涉民间哀怨,而文革内容则多是歌颂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曲调多雄壮昂扬。孩子们在还没有理解社会历史诸多背景之时,让他们盲目地练唱这些无益于身心健康与审美需要的曲调,只是对京剧负责,而不是对孩子们负责。我们因此追问一下,我们的艺术教育是对传统文化负责,还是要对孩子们负责呢? 京剧这样的传统艺术如何进课堂,或者说如何进入孩子们艺术生活? 一是要讲民族性与地域性,各个民族、各地区应该整理出适合孩子们唱与表演的艺术内容,由专家与家长们选定,通过媒体广泛征求意见后,方可以某种形式进入孩子们课堂或课余教材。孩子们学习民族民间的艺术应该是自下而上的、自发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指令性的。 二是让各地优秀民间艺术家、艺术传人、剧院剧团的艺术家成为学校艺术辅导员,定期或不定期进入学校艺术课堂,让这些专业或民间艺术家成为学校艺术团体的指导教师,也可以与学校一起办民族民间艺术培训班,使那些有兴趣的孩子在各地艺术家培训下,获得艺术特长。 三是传统经典戏剧等多是成人内容,并不适合当代少年儿童,艺术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应为孩子创作既有传统韵味又适合儿童心理的新曲目,演唱时应与表演、内容相结合,使孩子获得艺术情境体验。 总之,教育部应该更多地让各地的孩子认识到祖国文化的多样性、多元化,并能大致辨别、欣赏各地艺术,在向中小学生进行现代艺术教育的同时,重视各地民族民间艺术的介绍与欣赏、表演,使孩子们在美的教育中得到精神愉悦与才艺进步。艺术是手段而非目的,只有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才是教育的终极追求与目的。作者:吴祚来(中国艺术研究院)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