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推京剧进课堂,一石激起千层浪
近日,教育部决定在全国十省市开展京剧唱段进入中小学课堂的试点工作,广东即将试点的20所中小学尚未公布,但消息甫一传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从网络到纸媒批评质疑声接连不断,其中剧种、曲目以及师资三个方面成为了公众讨论的焦点话题。(2月23日,信息时报)   在对教育部此番旨在“发扬国粹、复兴传统文化之举”报以赞赏的同时,笔者却不得不对诸位“以必修课形式”“强推京剧进课堂”的工作思路表示担忧。事实表明,它在具体运作的方面,也显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着“健忘历史”之虞,有着“操作性不足”之患,更在一定意义上与时代精神格格不入。   其一,关于剧种。京剧的前身原本就是地方戏,清末由“京剧鼻祖”程长庚带领“徽班入京”,以徽剧为“戏母”兼容昆、越、梆子等地方戏的元素而形成,并随着清朝权贵的青睐而盛极一时,成为“国粹”。但这并不代表京剧是中国戏曲的全部,在京剧作为新兴“小字辈”如日中天的同时,其它戏种也在蓬勃发展,并为京剧提供了必要的“地方元素”方能成就它的“全民性”。   在这种意义上而言,以主管部门的名义“强推京剧进课堂”不仅违背国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既定方针,也违背艺术发展的规律:出身地方戏却断绝了地方戏作为养料来源,戏剧百花园里“一枝独秀”的京剧,惊人“昙花一现”之后等待它的是必“死”无疑。   其二,关于曲目。欲使京剧“一家独大”令人费解,而“样板戏”登堂入室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恍若隔世。“样板戏”作为文革时期独有的文化产物,既是极端政治的“伪艺术”表症,也是与艺术绝缘的“政治唱本”,它不是京剧的“合法传人”,更没有资格腆颜充当“现代京剧”,充其量只可视之为一个“痉挛的小丑”。从它的身上,我们丝毫看不到艺术之美,看到的仅是一段虚脱的历史与苍白年代之“痒”。笔者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在“强推京剧进课堂”的同时,若是“样板戏”也公然在列的话,这不是在给中小学生提供“艺术大餐”,而是不折不扣的“校园投毒事件”。   其三,关于师资。这是时下被列为“试点学校”面临的“最头疼的问题”。 “不过,似乎教育部已经料想到师资的问题了。据悉,为提高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