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位昆曲艺术家联袂献演 大师版《牡丹亭》再续传奇

   10月31日,77岁的昆曲表演艺术家张继青将在上海大剧院登台,压轴“大师版《牡丹亭》上海世纪盛宴”上本,演出《牡丹亭·离魂》。她近日在接受沪上媒体访问时,说的最多的一个词不是“经验”,也不是“技巧”,而是“认真”。

  一把扇子扇活满台花草

  作为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重头大戏,“大师版《牡丹亭》上海世纪盛宴”上下两本,于10月31、11月1日在上海大剧院演出。17位昆曲界七旬上下国宝级老艺术家联袂演出。名家云集,张继青是最受瞩目的那个。她是当今昆旦年纪最长者,第一届戏剧梅花奖榜首,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获“华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张继青以《惊梦》《寻梦》《痴梦》三折表演饮誉海内外,又有“张三梦”之誉。

  为何选择《离魂》,张继青坦言,“本来找我演的是《寻梦》。但教学与舞台演出是两码事,我考虑许久,还是选了《离魂》,动得少,唱的篇幅不多,短期内能达到状态。”谦虚而坦率的回答后,张继青为《离魂》费的心思并不少,连续试妆三次,邀请1986年张继青版昆曲电影《牡丹亭》中的老搭档徐华、王维艰两位老艺术家再度饰演春香和杜母,连乐队也找来原班人马。采访中,坐在一旁的大师版《牡丹亭》制作人林恺忍不住插入一句:“我们也被您弄得有点紧张。”

  《离魂》不在“三梦”之列,于张继青却有特别意义。在她之前,《牡丹亭》几乎不演《离魂》一折,她率先将《离魂》从文本变为舞台演出。《离魂》中,“集贤宾”一曲是曲唱名篇,用箫不用笛伴奏,体现杜丽娘离魂的气若游丝、凄楚哀婉。杜丽娘魂断之后,张继青加披一袭红披风,微笑满足地走下台,超过两分钟的一段行走,没有念白没有唱腔,却能让观众目不转睛。

  在舞台上如有神助,张继青一开始接触昆剧,却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她从未正式拜过师,但认真加勤奋,令她先后得到尤彩云、沈传芷、姚传芗、俞锡侯等数十位名师指导,“开始就是模仿,老先生都有一套规定的程式。熟能生巧,慢慢地越练越好,自己的感觉有了,也找到‘范儿’了。老师给了我‘两碗饭’,一是姚传芗先生的《牡丹亭》,另一个是沈传芷先生的《朱买臣休妻》。”白先勇在《我的昆曲之旅》中写道:“试看看张继青表演《寻梦》,一把扇子就扇活了满台的花花草草,这是象征艺术最高的境界,也是昆曲最厉害的地方。”《朱买臣休妻》中的崔氏常被视为爱慕虚荣的庸俗妇人,但张继青却把崔氏这个“反派”角色的浅见短识背后的单纯和内心矛盾刻画得恰如其分。问及如何游刃有余地游走于大家闺秀与市井妇人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之间,张继青还是归结于“认真”,“我不觉得自己就是最好,我的一些自身条件并不好,所以确实下了功夫。世上最怕认真二字。”

  “我的习惯就是不开门”

  林恺对张继青的认真深有感触。去年大师版《牡丹亭》在京演出。化妆间宾客如云,唯有张继青那间门紧锁。她没吃盒饭,只要了一包牛奶,因为是压轴演出,要到晚上10时半才登台。林恺生怕她体力不支,“我紧张死了。张老师的化妆间门关着,我不敢去打扰,也不知道她怎么样。没想到最后她的舞台效果那么好,观众都被唱哭了。”张继青笑言:“我的习惯就是不开门。”从年轻时培养的习惯至今未变,演出前,张继青必定提前三个半小时赶到剧场后台,只吃少许食物垫饥,然后早早地将妆容画好,衣服穿好,头发包好。做完这些准备后,她会锁上门默念台词,提前进入状态,“演出就和上战场一样,士兵上战场前,怎么可能嘻嘻哈哈,还吃着东西?吃太饱了容易打嗝,会影响演出质量。”穿上戏服,张继青不会再坐下,生怕衣服弄出褶子。演出前她拒绝一切游览参观。为保护嗓子,在国外演出,她不吃西餐,用电热杯烧稀饭配榨菜,“我是主演,演砸了,就是对观众不负责。”

  张继青如今忙于教学,她带学生有个习惯,“教戏时,我会跟她们讲清楚,哪些内容是前辈教我的,哪些是我自己的感悟,如何领会,由学生们自由选择。”1983年,张继青在北京首演全本《牡丹亭》,加入大量配器。当时有评论认为乐器太多,把音乐弄得复杂化了,结果时间证明,张继青版《牡丹亭》音乐成为经典范本。“我常提醒学生,创新的路上会有反复,不断进步就好了。创新同时,不能忘了传统,剧种要保持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不能变味。”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